高校引进的博士是海归,在外国学汉语言专业,这有多大的“水”?

这好像是一个笑话,高校引进人才,招聘的博士是“海归”留学生,学的专业竟然是汉语言文学!

中国学生,花钱去韩国留学,却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难道韩国是有高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还是韩国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环境?

就是在前几天,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布了一份博士研究生引进名单。

这份名单显示,拟引进的10名博士中,大多数毕业于东南亚和东亚国家的高校。

毕业院校包括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菲律宾基督教大学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两名博士毕业于韩国全北大学,一人的专业竟然是汉语言文学。

看了这个名单,网友们炸开了锅:

“这是要把‘海龟’变成‘海带’吗?”

“在韩国学汉语,这是要把‘孔子’送回中国吗?”

“这些学校听都没听过,该不会是野鸡大学吧?”

看起来很新鲜,但这个确实不是新鲜事。

我长期在高招办工作,发现身边很多考生,高考分数低,只是一个专科分数,可是家里有钱,就拿出几十万将孩子送到了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和东亚国家。

为什么不将孩子送往欧美发达国家呢?

这些家长也想送,只是孩子分数太低,一些欧美国家不要,再者东南亚这些小国家留学门槛低,费用低,就去让孩子镀个金,如果孩子有能耐,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跳板,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到欧美读研究生,如果不行,就在这些小国家读研读博,然后回国就业,就是妥妥的“海龟”。

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个远房表哥,他的儿子高考只考了217分,表哥有钱,就将儿子送到了菲律宾,先读的是本科,然后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回来进入某大银行。

表哥的儿子整体素质太差,在银行连个柜员都做不好,被一帮女员工嘲笑。

海外归来的这种“水博士”太多了。

还记得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吗?

陈春花这么大的名头,结果被扒出她的博士文凭是假的。她拿的是爱尔兰欧洲大学的博士文凭,这个爱尔兰欧洲大学是个野鸡大学。有人还爆料说,陈春花是花6万元买来的博士文凭。

还有邵阳学院和邢台学院的“水博士”事件。

邵阳学院是湖南省的一所二本高校,如今想继续升格,把“学院”升为“大学”。

国内的大学有一套评比规则,比如有多少外国留学生,有几个外教,博士生教师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等等,这是硬杠杠。

邵阳学院门楼头低,在国内招不来博士生,就内部挖潜,不惜花费1800余万元,送本校23名教师到菲律宾读博。菲律宾高校和邵阳学院心照不宣,一拍即合,一个要钱,一个要文凭,搞了一个“方便面”式的培养协议,让邵阳学院短平快增加23名博士,还是留学博士。

网友们称这是货真价实的“水博士”。

无独有偶,邢台学院也来个东施效颦。

邢台学院公开选聘了13名毕业于韩国高校的女博士。

他们美其名曰招聘博士,实际上呢,媒体调查发现,从邢台学院此次选聘人员名单中发现,这批博士此前或为邢台学院的在职教师。

这13个博士大多毕业于韩国又石大学,国内的博士没有一个。13个被聘名单,竟然与本校的在职教师姓名相同。选聘博士的专业,以教育学居多,还有两名博士的专业竟然是“中国学”,去韩国学习“中国学”,可真会找地方。

原来,韩国又石大学是一所私立高校,有知情者说,又石大学博士生两年即可毕业,还是弹性学制,每人只要交23.8万的学费即可拿到博士文凭。

邢台学院招聘的博士专业是韩国大学的“中国学”,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韩国招聘的博士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在中国学不好汉语言文学,跑到韩国去学,简直就是一个笑料。

这类事情之所以屡有发生,是有原因的。

第一,是高校评比机制造成的。对高校的评比,不是首先看教育教学质量,而是看教师中博士比例占多少,外教有几个,外国留学生是多少,一些普通二本大学达不到这些指标,只得招聘“水博士”来滥竽充数。

第二,并非所有的外国大学都好,世界前50名、100名的大学当然好,但是东南亚等一些小国生源缺乏,急于赚钱,什么学生都敢要,他们成了贩卖文凭的场所。

第三,现如今“海归”文凭贬值,为什么贬值?说白了,当初在国内就是高考落榜生,父母砸钱,让孩子出去镀金,然后摇身一变成为归国留学生,结果发现是“绣花枕头一肚草”。

我们当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海外学历,但是,当一所高校的引进人才如此集中于某些地区和院校时,我们有理由对其引才标准提出质疑。

我们必须警惕“水博士”,不能继续演绎“滥竽充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