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长专访-高雄市长 陈其迈祭双轴转型 创绿色商机

高雄市长陈其迈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高市府提出数位与净零「双轴转型」的解方,除了强化国际连结,并将透过负碳技术的商转平台,创造绿色商机。图/本报资料照片

更多《面对面》新闻 请上工商时报官网

陈其迈面对面专访摘要

面对2050碳中和的挑战,高雄因为传统重工业结构占比高,而更加迫在眉睫,高市府提出数位与净零「双轴转型」的解方,除了强化国际连结,并将透过负碳技术的商转平台,创造绿色商机。

高雄市长陈其迈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高雄发展智慧城市除了数位转型,净零转型如果未能同步进行,是不行的,因为在欧盟的CBAM与美国的CCA等法规要求下,产业竞争成本必定大增。

为强化净零转型,高雄在今年3月下旬的智慧城市展,首度举办City COP永续城市论坛,议题与杜拜COP28的相关主题一样,邀请很多城市,针对每个城市的不同样态,彼此分享经验,落实区域治理。

由于每个城市有不同的发展策略,产业结构也不同,例如高雄与台北碳排的结构就不同,高雄光是中钢的碳排,一年大概就2,000万吨,台北市一年才1,100万吨,「中钢一家公司一支烟囱,就等于台北全部的碳排。」

负碳技术商转平台 加速减碳

「我当然要先管烟囱」,陈其迈指出,中钢透过钢化联产、负碳技术、减碳技术来降低碳排,积极的话,甚至可以辅导下游企业进行减碳,进而产生碳权,「我们就是以碳的结构,碳运算的精神,来推动净零转型。」

更重要的是,透过南台湾传统产业的负碳技术商转平台,加速减碳技术落地高雄,创造绿色商机,形成不同的产业模式及绿色产业链,陈其迈说:「这是一个蓝海市场,譬如说,有一间专业生产马达的公司,在日月光做的不错,高市府就介绍给中钢,中钢说这个很好,也会介绍给其他下游厂商。」

陈其迈表示,高雄的负碳技术商转平台已是进行式,有一些减碳技术、减碳、碳盘查的厂商已进驻庆富大楼,例如SAP从事资讯服务,中油、李长荣等好几家大厂都是SAP的客户。

高雄以工业碳排为主,以螺丝成品销到欧盟为例,碳排足迹的结构60%是中钢的上游原料,大约40%则是来自于下游,中钢做为龙头老大,压力很大,高市府一定要帮助他。

因此陈其迈经常建议金管会,应该要根据碳权多少给予企业补助或者融资,例如中钢假如碳减很多,就应获得比较多的钱,不能「随便乱枪打鸟,说借钱做减碳就给」,这样才比较公平,对中小企业或者是传统产业,才有实质获利。陈其迈再次强调,绿色融资必须根据碳权的多寡,决定补助的金额,这样对传统产业比较合理。

首创净零学院 培育绿色人才

减碳除技术、资金,人才的培育,更是高雄净零转型的重要一环,他说:「其实这是中央要做的事情,但因为我们在第一线,所以先做。」结合全台各地的大学教授和专家,像率先成立净零学院的清大范建得教授等,同步与国际接轨,且高雄自己出钱。

陈其迈指出,净零学院针对科技、钢铁、石化等不同产业,设有专班,学费一场大概是2.3万元,每一个人由高市府补助1万元,很便宜,且都是专家上课,学员不会花冤枉钱,「在外面应该要7万~8万元」,高市新闻局长项宾和就已有两张证照,且都是TUV国际认证。

碳权要进行国际交易,一定是GOLD STANDARD那种大公司认证,大家才会比较认可,碳盘查、验证品质要很好,「我们高雄是国际标准」,但如果没有国际没承认就没用;为与国际市场接轨,高雄已提前部署。

陈其迈也鼓励中油、台电参与国际碳权合作计划,然后应用在高雄,例如现在大家在讲的氢能,如果去巴布亚纽几内亚做水力发电,电解水产生氢,氢就运至高雄,直接输送到中钢或者是台电兴达港,此一国际合作取得的氢,本身又有碳权,在高雄的中钢又可以减碳,用氢取代煤,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