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小确幸 镜头前秀自信

Z·J·S·尼德曼德父子摄影工作室摄于1976年的人像作品《无题》。(邦瀚斯提供)

Z·J·S·尼德曼德父子于70年代记录的人像可见人们日常行乐的一面。(邦瀚斯提供)

在备感压迫的时代,也能借着小小的乌托邦而绽放自信与欢乐。由南非「Z·J·S·尼德曼德父子」摄影工作室于70年代所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展示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人们即使在压抑的年代,仍在镜头前展现自信光芒,一系列照片近日将於伦敦拍场。

摄影工作室 变乌托邦

上世纪40年代,Z·J·S·尼德曼德与儿子理查德在南非东北部的格雷镇经营家族摄影工作室,工作室也毗连家中在镇内同时经营的发廊,1968年因当地政府颁布「重新安置」政策,将黑人与白人族群分配安排在城市的不同商业、住宅区。依「种族区域法」,格雷镇在种族隔离时期属「白人地区」,工作室被迫迁至格雷镇外。

Z·J·S·尼德曼德父子的摄影工作室迁至格雷镇外的郊区恩赫拉拉格,当地是犯罪活动猖獗之所而被严格管控,一些想进工作室拍照的人还必须申请许可证才能进入小镇,自然使得尼德曼德父子的工作室门可罗雀,但却也因此意外成为小小的乌托邦,在其中尽情展现不受外在环境压抑的自信。

日常玩创意 苦中作乐

此次Z·J·S·尼德曼德父子摄影工作室珍藏上拍共计1126帧照片及4套影音纪录,估价6000至9000英镑。邦瀚斯现代与当代非洲艺术专家Helene Love-Allotey表示:「南非种族隔离时期,影棚属极少数能让人表达自我的处所。此批极为罕见的历史档案照片,揭示生活虽苦,但人们仍能日常创意行乐的一面。」

理查德接手工作室后,于1983年将工作室迁回格雷镇,将工作室改用白人化名「哈里斯」经营,再从黑白摄影转向彩色摄影,但仍诸多种族隔离时期的小确幸,如英国记者、策展人Ekow Eshun所言:「尽管理查德在充满压迫的历史背景下完成这批照片,画中人物却散发自豪和自我肯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