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862尊兵马俑拍写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上官云)“他就是给兵马俑拍照的人!”最近,随着《国家宝藏》的火爆,文物摄影赵震以一种“出圈”的方式登上热搜。

今年,赵震已完成862尊兵马俑的拍摄。对他而言,那不是冰冷的陶俑,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每次为兵马俑拍照时,当透过镜头凝视它眼睛的一刹那,都仿佛穿越了时空

为兵马俑拍照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遗址博物馆,有一个环节考古发掘。我起先是待在考古队,发掘时照片、拍视频,保留资料。”回忆起与兵马俑最初的“亲密接触”,赵震如此说道。

摄影:赵震

第一次给兵马俑拍照,他没有太紧张,“我们的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工作有一套严谨成熟的流程,照做就可以,在拍摄时要特别小心,毕竟它们都是几千岁的‘老爷爷’。”

赵震曾说过,自己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也始终怀有敬畏之情,“一进一号坑,那就是我的世界,给它们拍照,那一刻对我来说特别神圣。”

每年冬至,太阳光会以很低的角度照进兵马俑坑,赵震便抓住机会拍下一幅幅照片,“光影中,好像所有的兵马俑都‘活了’,它们站立了两千多年,就是当年大秦帝国缩影。”

有着粉色面孔的俑头

日复一日给文物拍照,这样的工作看起来好像有些枯燥。但赵震不这样认为,“它永远都能给我带来惊喜。”

兵马俑“千人千面”,每一尊都栩栩如生。有一次,他甚至在一尊兵马俑的嘴唇上发现了一枚指纹,“可以确认,那应该是当年制作它的工匠留下来的。”

在那个瞬间,赵震觉得时间仿佛消失了:负责制作兵马俑的工匠刚刚离去,他又站在了同一个位置,踩在工匠留下的脚印上,“你会觉得,那些兵马俑是有温度的。”

摄影:赵震

还有一次,赵震和同事在发掘现场拍摄考古发掘,等了三四个小时,不断检查机器,保证它能正常使用。

“当泥土被取掉后,下面的俑头慢慢露出来,脸是粉色的。”当时赵震激动地几乎说不出话,“因为没见过这么逼真精致的陶俑面孔,我说给我两分钟,马上拍完。”

“那样鲜活的颜色,配上兵马俑英俊硬朗的五官,你会觉得,那简直是一幅世界上最美的画。”他形容道。

记录百戏俑”和“文官俑”

在给文物拍照时,赵震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比如,这尊俑的手里可能会有残存的兵器柄;有新的发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记录,“考古工作每个环节有严格规定,文物安全是首要前提。”

“考古是要搜寻种种证据,通过蛛丝马迹复原当时的社会风貌。”他觉得考古工作者们就像侦探,努力搜寻千百年前遗留下来的痕迹,有时候一个小发现,就可能改写历史

摄影:赵震

由于拍完照片后,还有一系列后续环节要处理,赵震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下班后要做好备份等等,这都会把工作时间拉长。但因为自己喜欢,倒也乐在其中。”

“我也拍过百戏俑。”赵震曾看到有一尊百戏俑,连肋骨线条感、肌肉感都刻画得十分细腻,“这跟兵马俑又不一样了。百戏俑、文官俑让大家认识到秦始皇帝陵的埋藏之丰富。”

漫画形式做科普

工作之外,赵震也喜欢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他给秦俑设计了一个萌萌的娃娃形象,也坚持以画画的形式科普历史知识。

赵震明白如今年轻人的喜好,希望以漫画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兵马俑、了解遥远的秦代,“我们博物馆里有不少专家,如果我哪里有疑惑,随时可以向他们请教。”

小时候趴在栏杆上看着父辈们忙碌着发掘、保护地下的文物,到长大后也成为其中一员,赵震对兵马俑的感情已经积累了几十年。

“我还会继续做好给文物拍照的工作。能及时把我们新发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