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风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中独特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这不仅为风险投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支持,还有助于推动创新发展、优化市场环境、拓宽资金渠道、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对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日前,民建中央在上海主办2024(第二十四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论坛发布《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风险投资基金数量和规模双增长,增速放缓。截至2023年末,中国风险投资基金存续基金数量约为3.24万只,同比增长15.62%;风险投资基金存续规模约7.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同时,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和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规模下降。

报告显示,去年多地设立千亿元级母基金。2023年1月,安徽提出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随后,西安市提出将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群,浙江推出迭代产业基金3.0版,广州2000亿元规模的两只母基金正式官宣,重庆启动2000亿元母基金……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086只,认缴规模约7.13万亿元;共有104只市场化母基金,管理总规模9936亿元。

在投资方向上,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投资热点。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了680起融资事件,累计披露的融资金额922.24亿元。单笔融资金额超过亿元的案例202起,合计融资金额高达874.36亿元,占全年融资规模总额的94.81%。

风险投资作为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与创新企业有效融合的投融资方式,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的“助推器”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表明创业投资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信心,给当前面临较大压力的行业各经营主体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很快,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同时不少对中国的投资受到限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风险投资者在支持创业企业时,需要对创业者个性更宽容,营造包容失败的氛围。

要做到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就需要耐心资本。一组关于2004年至2008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273家企业的比对研究显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在上市12个月后比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表现更差。“原因是上市12个月以后,风险投资可以套现走人了,因而体现为有风险投资的企业业绩更差。”田轩表示,风险投资要立志做耐心资本,帮助企业和行业成长,不仅仅是发挥临门一脚的作用,“如果企业风险投资(CVC)对试错展现出更多包容,对被投企业提高创新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更好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容错、包容的风险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风险投资是资本市场发展重要的源头活水,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机制和有效激励,两者相辅相成,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证监会正着力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架构,但制度变革需要时间。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要坚守改革的态度,正视困难和问题,相信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和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可期。”吴晓求说。(经济日报记者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