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T辅助治疗 高风险病患有保障

健康医疗网林怡亭报导

现年55岁的林小姐,在9年多前,因体重时间内骤降了3公斤,且经常莫名感觉腹痛,赶紧到医院就诊检查,才发现肝脏内居然已长有一颗12公分肿瘤,经由切片检查发现,竟然是罕见的胃食道基质瘤,当时在国内无法取得标靶治疗药物,因此先使用动脉血栓塞手术治疗,却不见病情好转,后来改使用标靶药物治疗后,控制良好,病况也十分稳定。

▲GIST辅助治疗再延伸 高风险病患有保障(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高雄长庚纪念医院血液肿瘤科陈彦仰医师表示,胃肠道基质瘤与一般的胃癌肠癌不同,胃癌及肠癌是源自上皮黏膜所长出来的癌症;胃肠道基质瘤则是由胃肠壁的间质细胞长出来的肿瘤,后者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往往是因为肿瘤变大造成腹部肿胀、吞咽困难或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才察觉,近年来由于健检观念普及,有些病人则是在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时意外发现。

胃肠道基质瘤的治疗方式除了手术之外,一般常见的放射线化学治疗效果相当有限,然而在标靶药物问世之后,胃肠道基质瘤的治疗出现了重大突破,经临床试验证明三年的存活率已达到传统治疗的三倍以上。因此,自今年9月1日起,健保署针对胃肠道基质瘤术后辅助标靶药物治疗给付规范已做修正,只要符合下列一项条件即可使用三年,(一)肿瘤大于10公分,(二)有丝分裂指数大于10(50HPF),(三)肿瘤大于5公分且有丝分裂指数大于5(50HPF),(四)肿瘤破裂。

陈彦仰医师表示,在临床经验中,有些患者会询问胃肠道基质瘤是否有痊愈的可能性,首先医师应与病人沟通治疗的目标,进而评估对病人最佳的治疗方案,以胃肠道基质瘤而言,只要控制肿瘤不恶化即代表具有治疗效果,这也间接为许多患者对于肿瘤未「完全」消失,或没有明显缩小而产生挫折感提出解答。

陈彦仰医师进一步说明,有些患者按照标准剂量服用标靶药物一段时间后仍有可能会出现恶化,除了先确认患者是否确实遵从医嘱服药之外,医师会考虑先提高药物剂量或使用第二线标靶治疗药物来检视肿瘤对药物的反应。若肿瘤无法得到控制,经外科医师评估后,甚至可以考虑进行第二次手术。

陈彦仰医师特别提醒,积极治疗与定期追踪是对抗胃肠道基质瘤的不二法门。许多患者对于胃肠道基质瘤感到陌生,缺乏对于疾病的认知,因此更需要充分和医师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找出最适合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已有患者持续用药超过10年的时间,目前仍稳定控制中,患者在对抗胃肠道基质瘤的漫长道路除了提醒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也应确实遵从医嘱,有任何问题都应与医师讨论。

资料来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