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气时程、储能成本 改革有变数

台电提出电厂、排程等6大面22项电力改革方案,专家基本肯定,但认为供气、储能成本问题不能忽视,电力改革存有变数。图为一位民众正走过台电万隆变电所的外围人行道。(本报资料照片)

5月两次大停电后,台电提出电厂、排程等6大面22项电力改革方案,包括增建快速起停机组、多元弹性需量反应措施,增建储能系统等,对此专家基本肯定,但认为供气、储能成本问题不能忽视,电力改革存有变数。

对于需量反应要更多元,前大同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教授陈斌魁赞成,因1年只有1%时段尖峰时间需要那么多电,并不需要一直盖电厂,要从扩大需量反应面调节,至于储能电池能成本仍太高。

对此清大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叶宗洸亦有意见,虽储能电池是好的,但现在台湾看到都是1MW,没有很大高容量,面对缺电迫在眉睫,缓不济急。

叶宗洸认为台电的改革方案仍是「治标不治本」,有些问题不能忽视。例如为了因应再生能源变多,增建可快速起停燃气机组是对的,可是这么多机组,就有供气问题。现在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外推方案要再延2年,后面的第四、第五接收站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

陈斌魁表示,要避免513、517大停电再发生,整个调度要做调整,必须有弹性负载概念,抽蓄水力就是一个。另外未来天然气发电占比高,增加更多稳定的汽电共生发电有必要。

面对间歇性再生能源发展,他提醒,一定要先看好有多少输配电、多少发电机,才对应发展多少再生能源,否则绿能多,另一边配套不足,到时会「泻肚子」。他认为台湾不缺电,缺的是管理面,负载预测、再生能源负测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