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美系银行财报及股价透露出的讯息

工商社论

自1月中旬美国进入企业财报周以来,主要银行公布的去年全年营收及获利大多优于市场预期,搭配上各界对美国开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将快速达到群体免疫的美好想像,势必点燃经济复苏的期待;加以当前美国金融股与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的股价净值比的比值仅0.32,远低于2016~2019年长期平均的0.45,代表现今美国金融股估值相对便宜等因素,使市场分析师多给予主要银行较高的目标价

然而,若要就此研判当前摩根大通(JP Morgan)、花旗(Citigroup)与富国(Wells Fargo)、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美系主要银行「投资价值浮现」,只怕仍有讨论的空间。因为仔细探究这些银行的收入结构可发现,去年在疫情仍炽、景气低迷时,银行业获利之所以如此亮丽的原因,主要是美系银行在操作债、汇与大宗商品的市场交易(FICC)部门的获利甚丰,成为各银行获利主要贡献来源,例如去年第2季摩根士丹利、花旗等FICC部门操作灵活的银行,其FICC部门获利年成长率分别即高达99%与68%。但时序进入下半年,前述两银行FICC部门获利明显下滑,第3季成长率分别下滑至29%与18%,第4季则仅些微成长15%与7%,足见作为当前银行获利关键的FICC部门无法长久支撑整体银行获利。

再者,就银行业传统获利来源的利息收入来说,在超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利差受到压缩,各银行净利息收入几乎都较2019年减少。以全美零售金融大宗的富国银行为例,其净利息收入从2019年第4季的112亿美元减少至去年第4季的92.75亿美元,净利息收益率也从去年第1季的2.58%、第2季2.25%到第3、4季的2.13%,呈现一路下滑的现象。而且,在1月27日联准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仍决议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保持每月购债1,200亿美元的步调,且声称在未见到政策效果之前,将维持现有的货币宽松状态不变等情况下,今年内美国料将维持低利率,持续压缩银行存放利差。

此外,银行的备抵呆帐准备增减亦是影响银行净利的因素之一。在疫情爆发初期,各国经济活动难以正常运转消费者和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收入损失,甚至可能出现破产危机,连带让银行面临更多债务违约的风险。于是,各家银行皆大幅提列备抵呆帐,以因应可能的违约风险。去年3月25日时,全美国银行提列的备抵呆帐总额为1,154.3亿美元,及至9月30日更暴增至2,198.9亿美元,导致美系银行去年前两季的备抵呆帐费用暴增。单是摩根大通、花旗、富国银行、摩根士丹利就分别提列了187.6亿、148.1亿、6.5亿、135.4亿美元。

不过,由于美国政府推出庞大的财政刺激政策,包括针对中小企业的薪资保护计划及高达2.3兆美元的《新冠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CARES法案),对美国经济产生支撑作用,也抑制了原本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违约情事。再加上去年底疫苗上市、疫情不确定性下降下,各银行遂感觉已「转危为安」,去年第4季摩根大通、花旗、富国银行非但未增提备抵呆帐准备,还分别反向释出18.9亿、2,400万、1.8亿美元,因而推升了该季的获利表现。

由此可知,虽然美系主要银行甫公布的去年第4季财报显示,其营收及获利大多优于市场预期,但细究财报内容可发现,银行的获利结构已明显扭曲。一来在联准会续推超宽松政策,导致利率长时间贴近于0%,利差空间不断被压缩,使银行很难在存放款利差上有所斩获;二来是银行业务多样化后,FICC部门亮眼的获利表现固然得以支撑银行获利,却终非长久之道。尤其是当金融市场不断创新高后,银行业进行交易操作的困难度将大幅提升,这从去年FICC部门贡献呈现逐季下滑之势,即可得见。在金融操作本身极具风险的考量下,银行过度仰赖FICC部门的结果,亦有可能因市场反转而受创,进而冲击未来银行的获利。

三来是备抵呆帐的大幅变动,让银行的财务报表易趋于脆弱。即使短期内受惠于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使违约率未见剧升。但疫情令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是不争的事实,未来财政刺激政策退场时,企业或消费者的违约金额都可能走高,依然会对银行的获利带来负面影响

展望未来,当疫情可控,甚至促使经济活动逐渐正常化后,金融服务将有更多机会被使用,增加银行获利的广度;与此同时,市场对未来通膨预期增温,也有利于让长短期利差扩大,使银行获利空间增加。惟上述情境的前提均立基于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在当前疫苗的分配、施打状况及病毒变种速度都存在变数的情况下,未来不确定性仍高,银行业须对当前本身获利结构遭到扭曲有更深刻的认知,并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应对外在环境变化,才是因应后疫情时代的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