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全球主要央行正营造「QE退场」的预期心理

工商社论

敏感的金融人士应该都已经体会到,美国联准会(Fed)以及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已经开始引导市场预期心理,逐步引导市场接受即将来临的量化宽松退场(Quantitative Easing Tapering)。

本报上周五头版报导美国联准会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的演讲,市场高度预期的联准会升息政策,最快可能在2023年初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克拉里达的目标显然是「引导」市场预期,他强调升息这个选项目前不在联准会的雷达萤幕上,但是如果总体经济的进展随着联准会预期的方向前行,则2022年底,也就是18个月后就会达到联准会设定的升息门槛。

几乎就在克拉里达明确表达联准会政策目标的同时,上周五台北时间晚上公布的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增94.3万人,远远超乎华尔街的预期,同时公布的7月份失业率也降至5.4%,也远低于华尔街预期的5.7%,如果这个趋势继续推进到年底,那么我们几乎可以判定,联准会将在年底前宣布减少每月购债金额(Taper)、并且提出持续缩减QE的进程,而2022年如果没有重大的经济震荡,克拉里达所称2023年初升息届时也将成为市场共识。

可能影响既定货币政策进度的变数,主要还是疫情,近日Delta病毒确诊人数的攀高,似乎又让经济封锁阴影重新笼罩,不过,经过一年半的抗疫,全球累计超过2亿次的确诊,美国官方统计的确诊人数超过3500万人,实际的确诊人数可能倍数于此(有大量轻症的病人未曾申报),加上超过总人口五成的两剂疫苗接种率,不论是官方、医疗机构、或是庶民百姓对于Delta病毒已经更有掌握,再次经济封锁的机率甚低。

而人口6600多万的英国则给美国、以及全球未来几个月的经济模式做了最佳的示范:经济解封、回复正常生活、将保护机制归还给个人决定、除了在大众运输系统等公众聚集场所鼓励戴口罩外,政府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措施。英国从6月起利用欧洲杯足球赛、温布顿网球赛等重要赛事的机会,创造每场球赛数万人群聚的活动,7月中旬Delta确诊案例上扬直逼去年12月的高峰,但是社会运作如常,商业逐步恢复,疫情也不再是政党斗争的议题。

2020年至今QE的施行就是为了缓解经济封锁的冲击,因此,QE退场(QE Tapering)与疫情退场(Covid Tapering)同步是可以预期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过去几个月炒作通货膨胀议题,不少经济学家也随着大宗物资价格的波动而起舞,其实今年第二季的大宗物资炒作有特殊的背景因素,造成通货膨胀率上扬的效应在未来几个月将会逐渐消退,至少在未来一两年内,央行设定的2%通货膨胀率都将是有效的指标。

不少经济评论家高声斥责美国联准会掩盖通货膨胀的忧虑,但是,主要央行的确不担心通货膨胀失控,他们真正的挑战在QE退场,去年QE进场既然是为了疫情,退场的速度自然也会以疫情是否再度造成经济封锁为核心考量,这是显而易懂的论述。

各国央行既然耗尽心力缓和经济冲击,好不容易迎来经济复苏的曙光,当然希望「让子弹再飞一下」,率先全面解封的英国,虽然出现4%的通货膨胀率,但是英格兰银行货币委员会并没有要加快调升利率的规划,英国解封经济复苏的动能活跃,英格兰银行已经将今年经济成长率的预估,从5月份时预估的7.25%,在7月底上调至8%,英格兰银行仍然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超低水准。英格兰银行的升息规划原本就比Fed要早,仔细掌握英格兰银行的动态,将能掌握到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领先指标。

对于各国央行的决策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通货膨胀失控,而是QE进场容易、退场难的风险,上一波美国联准会QE退场的表现并不理想,Fed花了两年的时间引导市场预期,接着从2018年元月开始执行到2019年8月,将联准会资产负债表从4.4兆美元降至3.7兆美元,缩表操作的时间极长、幅度很轻,但是2019年8月纽约金融市场就发生隔夜拆款利率飙涨的警讯,很快迫使联准会再度对市场释放巨额流动性。

这一波的QE退场虽然伴随经济的强劲复苏,但是股票市场的泡沫、房地产价格飙升、以及飘忽不定的通货膨胀隐忧,却让央行QE退场的风险更高。我们从克拉里达上周的宣示、以及之前美国联准会官员、英国、澳洲等国央行领导们频繁的发言可以看出,全球的央行正在努力铺垫QE退场的政策预期心理,避免退场、以及最终调升利率的政策造成金融市场的过度震荡,「QE无法退场」的威胁才是各国央行最大的忧虑,这也是台湾中央银行必须紧盯Fed、英格兰银行、甚至是澳洲、泰国央行,与全球央行的决策同步变动的最高挑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