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龍的禮物在非洲:媒體沒告訴你的中國外交

图/路透社

文/藤南多桑

五月四日至十一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从5月4日至11日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雅四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到访位于阿迪斯阿贝巴的非盟总部。有趣的是,根据报导非盟总部的建设正是中国援助计划的成果之一。

在此行的访谈中,李克强反驳了西方评论称中国在非洲推动新殖民主义的说法。他说,大量中方援建基础设施,是为改善非洲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中国绝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作为此行的重要的宣示,有的新闻媒体称之为中国的「非洲观」。关于这一点,让人特别的注意,也就是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究竟为何?是以经济为主,还是以政治结盟为主,又或者是其实只是不同立场下的不同解读而已。

综合来看,最近有关中国提出「非洲观」的报导,让人想到了这本书: 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繁体中译本的书名是:《红色大布局:中国钱进非洲的真相》。简体版的书名译作: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这里暂且不论书名的翻译问题,而将焦点放在中非关系上。作者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曾在中国与南非工作过多年。书中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察,一般而言西方媒体的主流看法是:中国的援助和投资,仅仅是为了获取非洲的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但作者进一步指出在非洲,到处可以看到中国人资助的医院、水坝、铁路、机场、议会大厦、学校等等。而这些赞助,最初的目的只是让这些国家支持北京而非台北。因此,主要是台北与北京外交竞争的结果。此外,一些西方评论指出中国正在使非洲政治的腐败加剧,但作者的答案是:或许并没有加剧,但显然也没有改善。就一般人而言,在大多数的非洲人看来,前来非洲的西方人主要是银行顾问、投资专家。相对而言,来到非洲的中国人则是承诺要兑现伙伴关系的最高领导人、大型跨国企业的老板、要求他们长时间工作的女厂长、废弃金属的收购商、修筑桥梁和道路的专家和技术工人、农业专家和水利专家、青年志工和老师等等。透过一系列的观察,作者呈现出中国人最初想在非洲输出毛主义,但最后派去最多的是专家和技术工人。

此外,书里面也提到许多的观察面向,有乐观面的,有负面的,也有许多多方面的思索。例如作者提到对于许多非洲人而言,他们看不到中国经济成长背后付出的代价:「他们只看到了中国繁荣的一面:自信的商人前往非洲销售商品,中国游客去非洲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中国商界领袖代表团到非洲考察盈利能力。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发现这一面极具吸引力。将中国作为繁荣模范的想法已经进入了许多普通非洲人的脑海,尽管另外一些人担心受到中国工业巨头竞争的威胁,以及在初级产品领域争夺非洲当地市场的中国商人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兴奋与期待;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援助和由国家赞助的经济参与的担心。」

而就中国官方媒体而言,中非关系是五十年的友谊,是泪水中结识的朋友。李克强在谈及中非共同的奋斗史时,是这样说道的:「50年来中非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结下牢不可破的友谊。一位诗人曾说:『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起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于是龙的礼物,在不同的眼光与视角下,也就呈现出了全然不同的众多面貌。英文版的书封是一个非洲的少年站在中国牌楼前略带傲气的望向读者。中文书封的图片,则是在推开的中式门扉中望向远方非洲大地上的人们。也许,这也正反映了关于中非关系的种种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吧。

本文授权转载自「故事」:龙的礼物在非洲:媒体没告诉你的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