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股》徐秀兰:太阳能模组本土化 中美晶在台扩产有2难题

徐秀兰指出,理论上,台湾要把太阳能元件生产和技术拿在手上。台湾的湿度高,且台风多,其他地区生产的模组放到台湾来使用,受风面承压力量是否足够都是要考量,可能在其他国家装置没有问题的模组,但在台湾却不一定抵挡得了台风。但事实上,在2022年太阳能产业遇到最的压力就是进口模组数量大增,光前11月就已达600MW,不仅是2021年的42倍,更是台湾全年安装量的3成以上,在这样情况下,业界承受相当大压力,如果供应链使用进口模组的量比较多,那么中美晶要扩厂也就不一定会扩在台湾,而是会选择其他地方,因此呼吁政府正视,也会持续与政府沟通。

徐秀兰指出,去年太阳能事业是个好年,不论是台湾、全球客户对装置量需求皆增加,加上材料成本上涨,终端售价也跟着调升,带动全年太阳能事业站回100亿元。不过,去年12月中开始,多晶矽和矽晶圆价格在两周内大崩跌,下跌2成以上,而跌幅会持续多久,目前还很难说。此影响一好一坏,坏的产品的售价降低冲击营收成长、好的是成本降低会加速全球装置太阳能安装速度,期望今年太阳能营收能与去年相近。

中美晶的营收中,有9成来自于子公司环球晶,其余则是太阳能事业。徐秀兰表示,中美晶去年也持续投入资本支出,除扩充大尺寸 M10/M12产品外,也已准备好N型TOPCon产品的生产空间,未来生产是在宜兰产区,至于要不要启动生产,就看这一波波材料跌价后的需求有没有出来,以及台湾在地本土供应链的支持程度。

徐秀兰表示,美国市场机会与风险兼具,美国市场规模大,不过成本高,中美晶对美国通路也相对不熟悉,人力吃紧,是否赴美国设厂仍待评估;若要在美国设厂,产能规模要超过2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