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与执政团队是否「知川普」

(图/路透)

蓄积4年能量,卷土重来大获全胜的川普,20日宣示就职并开启第2任期。即便世界各国都有与他上一任政府交手的经验,无论是美国的对手或盟友,仍戒慎屏息地算计着未来4年要如何与他打交道。

虽然竞选口号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及「美国优先」,此次总统与国会选举全面胜利所赋予的能量,使得「川普2.0」的开局很不一样。

8年前的就职演说揉合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作为基础,以拨乱反正的途径来拖住松动的美国霸权地位。这次的就职演说则是对内吹响了「全面整改运动」的号角,对外宣告了「攻势孤立主义」,以对本土周边的「强势扩张」争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空间与时间。

川普的回归白宫究竟是点燃「美国伟大复兴的希望火炬」,或是力挽「霸权仍将衰败的回光返照」,未来的历史学家才能评说。但他的内外政策在未来4年将如何牵动美中台三组双边关系,则是我们已经开学的必修课。

在川普就职前夕,中美进行了领导人通话,习近平谈话的内容少了威胁,多是提醒,还留了个会面的期待。无论各自内外变局,彼此战略对抗,起手式透露出「和为贵」的讯号。

然而赖清德政府几乎在同时,却高规格接见4年前忤逆川普且干犯支持者众怒,认证拜登当选的时任副总统潘斯。彭博社1月10日又报导,经济部长郭智辉在年终记者会谈到风电议题,竟表示川普任期仅4年,影响有限,世界不会因此改变太多。川普本人可能不在意,但他的核心团队不知会如何想。

川普对华府政学界中所谓的「建制派」嗤之以鼻,他的核心幕僚群与台湾过去30年熟悉的传统共和党大咖们,也根本不在同一个战略逻辑上;因此即使新任命的国安团队中不乏旧识,却不可认为过去说得通的政策论述在未来4年仍可获得广泛接受。

单就国防而言,川普新团队一直挂在嘴边的「豪猪战略」或「不对称作战」,对我们未来建军方向的压力只会更大。此般针对应付解放军全面武力犯台的防卫构想的确有实战价值。然而,习近平如果在未来4年对台军事胁迫都坚守「围而不攻,困而不打」,国军应对「常态化战备警巡」的传统作战傤台撑不撑得住,则是我们要检讨的问题。

再者,大家高谈阔论的「保护费缴得不够」,也不是在军队人力持续短缺的事实下,认为不够就是出钱多买新武器;而是如何在往后增编的国防支出中,研拟出足以推进军事作战能力的务实作法,才能让美方相信我们没有画错重点。

民进党政府不管是信仰初心还是机巧权变,「耐操尚好用,内外两相宜」的大宣传,譬如「民主围中」、「价值同盟」、「多元包容」、「进步思维」等,其实在川普的字典里早已被撕去。民进党政府8年多以为无往不利的外交说帖是不是该改一改了?

我们敢不敢向全民说:「理念相近国家」感觉上都是「Team Taiwan」,其实都与北京有邦交,也都有一中政策,在台海发生战争时,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只能「声明很严正、出兵不方便」,诚心给予台湾祝福而已。

川普的就职演说透露的是「内先于外」,内部整改优先,美国利益至上。如此的施政逻辑显然要「尽收天下之利」且不容潜在的区域冲突打乱美国复兴的步调。我国在拟定对美工作时如果仍沿用过去的老套路、老文宣,极有可能常常打错靶而犯下战略错误。我们的国安与执政团队到底是否「知川普」?(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所副教授、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