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执法检查,伤了营商环境
原标题:过度执法检查,伤了营商环境
针对有网友反映某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一事,近日,安徽芜湖市回应称,经统计汇总,2023年,芜湖市直相关单位和繁昌区对该企业开展检查、走访活动共计65次,其中执法检查26次。另外,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环保等工作指导25次、宣传走访9次、助企纾困走访5次。这些数据虽然和网友反映的有出入,但依然令人震惊。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一再强调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法治化是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法治化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频繁执法检查。法治化重在遵循法治理念,依法开展各项工作。那么多次的执法检查,本身是否经得起审视,值得追问。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体感最明显。一些企业被过分“关照”,以致无法正常经营,他们的心声值得倾听。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打扰企业,让企业安心生产经营,也是一种呵护。
过多的执法检查让企业不堪其扰,其实也有着执法检查机制的原因。从芜湖这家企业来看,在纵向上,有来自市、区、镇等不同行政级别的检查;在横向上,涵盖交通、生态、水务、应急等相关职能部门。这些来自纵向和横向的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检查,又会产生“乘法”效应,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检查内容重复、检查次数过多。
其实,类似的问题并不是个案。此前还有地方开展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可见这也是一大顽疾。企业的主业是生产经营,如果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就容易本末倒置。执法检查也贵在精而不在多,太过频繁的检查,极易走向形式主义。
对此,有何破解良法?可以考虑由高级别行政部门统筹,各执法部门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开展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这样既能提高执法检查效率,也能极大地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近些年,不少地方意识到了频繁执法检查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推出“企业宁静日”或“企业安静日”制度,也就是在某段时期内,除非特殊原因,不对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刚性的限制,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但是在“安静日”之外呢?说白了,还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制度,让执法本身不任性、不随意。
目前,芜湖方面表态,工作专班将对执法检查的合法合规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全面调查,依法依规处理。期待这次事件在查实通报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警示更多的地方。(樊成)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