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九合一民进党遭重挫 「抗中保台」边际效应递减(周忠菲)

九合一选举失利,蔡英文宣布请辞党主席。(本报资料照片)

12月18日,国民党候选人黄敏惠拿下嘉义市长的席位,2022年台湾「九合一选举」,降下帷幕。九合一选举中的22个县、市长职位,国民党拿下14席,民进党掌握的席位由7个变成5个,为史上最差。

议员选举方面,与2018年相比,民进党有所收益,增加了38个席次(以2018年选举结果为主,后来递补当选的不算),国民党则减少了28个席次。如果与四年前「韩流」席卷台湾,国民党议员席次爆炸式增长的局面相比,今年国民党的选情,在「蓝色蔓延」,「蓝进绿退」的情况下,应该说是「热中有冷」,尚未形成对绿营的风卷残云之势。

其中,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将国民党候选人、无党籍、民众党的候选人,都划归泛蓝阵营,用蓝色表示他们的当选,用绿色表示民进党候选人的当选。故选举地图,呈民进党「龟缩一隅」的态势。而蔡英文辞去民进党主席后,由于郑文灿硕士论文抄袭被台大撤销学位,「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将单挑民进党党务重任,得以确定。

从政治上看,民进党展现出其团队已局部「回归正常」的现象,对小英团队的问责,也将展开。除了「以释民愤」外,更主要的目的是配合民进党2024年选战需要。

这种局面,似乎不像蔡英文请辞。黄敏惠拿下嘉义市长席位后,美国《华尔街日报》宣称的,民进党遭遇「惨败」,将一蹶不振。也不像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失利局面成定局后,日本《读卖新闻》闪闪烁烁表述的,「台湾的本土化进程可能中断」那样「不堪一击」。但美日对九合一选举的关注,在台湾内部很少被人提起。

从台湾内部舆论来看,台湾的多元政治,决定对选战的输赢,利弊得失,存在多种进行观察和演绎的途径。至于九合一选举对2024年台湾大选的影响,目前做出的一些预测,也是混杂不清,模模糊糊。

原因在于,这些舆论首先是向某些与他们自己的观念一致的人进行阐述。而不是合理地解释这次九合一选举中显现的一些深层原因,比如民进党大打「抗中保台」牌的原因及其后果。

一些评论如:催化绿营失败的首要战略原因,是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面对地方选举,拿不出务实的纲领,仅能无意义地反复高举「抗中保台」的口号。因此无法吸引选民投票。此外,民进党失利最重要的战术原因,是无法推举优质的候选人。

又比如,抛出民进党的党派斗争为舆论焦点,取代对「抗中保台」与台湾安全政策关系的关注。对未来台湾在西太平洋中的安全地位,在关注度上,也刻意「风轻云淡」。这些现象,给人以某种「环顾左右而言它」的感觉。

归纳起来,大多数评论将民进党遭重大失利的原因,归结于「初选机制崩坏,整体施政引发民怨」的层次(台湾《远见杂志》),或归结于,这次九合一选举,不是国民党的大胜,而是民进党的大败。民进党大败的情况下,国民党相对而言,就是大胜(香港中评社)。此类评述,很容易推导出台湾选民真的患上了安全麻痹症!或者接受如台湾某些政客描述的认知:「台湾选民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变得不敏感」!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抗中保台」、「亲美抗中」一体两面

我长期涉及的研究领域是美台关系,对岛内政治并不熟悉。看过众多评论之后,试图力排众议,给这篇短文拟了一个民进党的「抗中保台」牌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标题。核心论点是,民进党「抗中保台」,与「亲美抗中」是一体两面,目的就是将台湾的命运,紧紧地与满足美国的区域安全秩序需要绑在一起。民进党这种政策选择,有利于扩大「台独」在岛内的生存空间,实现将两岸关系与中美关系对立起来的目的。台湾付出的代价,是进一步受制于人,进一步失去在区域安全中维持平衡的能力。这对台湾是祸不是福。

从这个角度看,在民进党大败原因的分析中,应该补充的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为什么这次选举,民进党「抗中保台」牌,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原因有:

其一,民进党「押错宝」。俄乌冲突带来重大地缘政治变化,必然传递为对国际和地区秩序的冲击。中美都做好了迎接冲击的准备,而美国是把台湾问题作为战略上牵制、遏制以及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于是,民进党认为,利用美国外力,利用美台之间在地区安全上「互为表里」的关系,在九合一选战中,应该继续打「抗中保台」牌。这除了可以试探并获得美国对民进党的「继续倚重」外,也期盼通过 「深化民主体制,强化与专制权威主义的对抗,争取国际支持」。

但对于美国、欧洲和众多亚洲国家来说,目前他们不存在这样一个需求。在海峡冲突与危机方面,他们的总体看法还是比较谨慎的。如针对印太成为大国矛盾激烈交锋的地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不对中国发动新冷战。拜登也表示,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

地缘政治与地方选举挂钩遭唾弃

那么逻辑上,从美国对台政策来看,在台湾问题上一种可能的「新思维和新构想」,就是「只要美国不签单」,民进党单方面加快「台独」进程,就要为自己行为的代价「买单」。这次选举中,中间选民的增加,就是台湾民众看到了这种趋势。蔡英文曾大言不惭地说,「这次台湾九合一的选举结果,将引起世界的关注」。结果是民进党将地缘政治与地方选举挂钩的做法,遭到唾弃。

其次,美国因素出现微妙变化。美国对与中国进行新冷战,失去信心。裴洛西今年8月「硬闯台湾」之时,正逢九合一选战拉开帷幕。随后,美国故意刺激中国在海峡发动战争的趋势出现变化。美国和中国显示出双方仍互有需求,出现局部改善竞争关系的迹象。如G20拜习会见和其后的中美防长会谈。时间上,在中共召开二十大之际,国民党还发来贺电。美国期中选举也投票结束。

以往中美互动的过程中,拜登多次强调「四不、一无意」,这次扩展成「五不、四无意」。增加的最重要内容:一是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这是美国从来没有说过的。二是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也是新的表态。在「四不」说法的基础上,拜登增加了一些新的表述,如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也是话中有话。

虽然美国对华政策,依然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陋习,但白宫的这些表态,对民进党鼓吹的将台湾纳入「反共」阵营,将台湾视为西方「反对中国权威主义」盟友的宣传,显然不利。

再次,警惕美国继续通过提升美台关系,深度介入台湾政治,谋取巨大利益。一方面,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将更为激烈,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已7次对台军售,台积电「护国神山」也搬迁到美国。民进党当局也将按美国的意图,推行延长义务兵役制;美国还将派驻人员,进入台湾。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民进党对于美国的价值,其所谓「不可取代的地位」,就在于挑衅两岸一家亲,要将两岸民众,拖入战争威胁;要制造中华民族的分裂。对此「魔咒」,必须予以破除。

民进党当局搞「抗中保台」,目前遭到了挫折,这与美国在何种程度上「打包票」有关。「台湾牌」在带给美国潜在的地区安全与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将成为带来海峡巨大风险的「险牌」。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由于民进党基本盘还在,因此,对这次九合一选举的深层因素,应该进行谨慎的分析。

香港一个研究机构预测说,现在距离2024年大选还有2年(实际上是13个月),未来台湾民众的偏好发生改变,也是常态。华盛顿智库中美关系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也分析,地方选举多关注内政而非两岸问题。不能作为2024台湾大选的指标。这些,都是暗示美国因素对台湾选举的影响,将不再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