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媽媽生蛋怕怕 來小琉球玩不要放煙火好嗎

屏东小琉球生态丰富,因海龟族群数量不少,有「海龟岛」美名,不少游客冲小琉球就是要与海龟不期而遇,除县府兴建污水厂改善海域水质,当地团体万众一心维护生态永续。

依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统计小琉球沿岸海龟数量,去年沿岸年平均海龟数量为637只次,拍摄单次海龟数量最高为11月的981只次。

海保署指出,每月1次执行全岛海龟数量空拍调查,每次调查时间约为90分钟,监测方法为无人机拍摄海域照片,再以人工辨识计算海龟数量。

今年5月,海保署与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台湾咾咕屿协会在小琉球肚仔坪为今年第1只产卵绿蠵龟(Chelonia mydas)安装卫星发报器,就是为提升对小琉球产卵母龟于产卵期间、产后洄游路径及其觅食栖地的了解。

长期关注小琉球生态的台湾咾咕屿协会理事长张欣怡表示,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海龟妈妈上岸产卵期,若遇西南气流及台湾本岛豪大雨过后,海流容易把垃圾带到岛上,必须移除沙滩障碍物,让海龟能顺利上岸产卵,除了常态性的海滩货币活动外,不定期号召民众合力净滩。

张欣怡表示,小琉球夏天是游客登岛旺季,同时也会宣导也会宣导用夜间沙滩友善守则,例如不要开白光、不要露营、不要放烟火等,避免海龟妈妈上岸产卵时受到惊吓。

为减轻小琉球旅游人潮对生态造成的负担,屏东县政府继公告岛上5处潮间带划设为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区后,其中杉福、渔埕尾、肚仔坪等3处潮间带列为保育示范区,除限制管控同时间进入人数外,并自1日起收取每名游客新台币60元海洋保育费,专款将用于维护自然生态资源及复育等,期待观光及生态并存,永续发展。

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态观光协会理事长陈文玉则说,自己在生态保育第一线服务超过10年,早期因为潮间带过度踩踏,导致部分物种消失,直到3年前实施总量管制,现在衫福潮间带已经可见久违的面包海星、蓝指海星等,也意味着生态逐渐复原中。

洪姓生态导览员提及,从业8年多来,近年在沙滩上发现海龟爬行痕迹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曾亲眼目睹小海龟孵化成功,从沙坑中奋力爬出,奔向大海,这些都是在地珍贵资源,要靠居民与游客一起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