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现代化的中共百年有机图像(许智超)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意味政治意涵的现代化。(图/中新社

现代化理论自上世纪中叶提出以来,立基美苏冷战的对立历史脉络下,强调的发展经验是以西方国家为主题进行诠释,借由美国为主轴援外措施伴随「西方国家发展经验」概念,协助发展中国家在各个层面步上民主国家阵营道路,其中「工业化」的学习与推动建构经济成长,民主化则是现代化的最终必然现象。

学者福山曾指出,经济的进步与教育的普及,进而会造就人类需求被承认的欲望——仅有在普遍交互承认的民主社会方能满足,然而放眼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至今的发展走向,显然相悖于西方学者传统所认知的现代化概念。传统现代化论者一般认为,高速的经济发展将导致相符的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变革,其中「中产阶级」对于前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对于多元化与民主化的推进存在不可小觑的力量,进而公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先进国家「民主政治」和「经济自由」现代化的形成象征,反观中国大陆邓小平掌权以后推动「四个现代化」则有明显的区别性

中共体现「四个现代化」,主要着眼于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层面现代化,加诸现代化本身实则放眼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目标,1978年定调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后原则方向并无悖离前者所言,首先解决的重点结构性问题即为计划性经济所带来的停滞取向;1979年经济特区的陆续成立与大规模引进外资,诚然具体彰显了四个现代化的步骤性成效,直至2013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上则是意味政治意涵的现代化,从而与西方语境的政治现代化走上完全毫不相干的相异道路,此点观察中共修宪时置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党管一切」与「党政一体」的释出即可嗅出明显的政治讯号

2020年9月中共公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综观其中第35条能够得知其欲集中化党中央的统治权力,同时明确定位了思想统一与决策方向的积极性管控,意即北京方面立足在第五个现代化框架下,对于普罗大众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进一步强化介入;然而过往曾有学者提及社会并非完整协调的有机体,个中无疑充满相异团体的权力竞争——竞争的方式透过推行分别认定的「真实」,用以消灭与之相悖的他者真实框架,对比生长于相对开放性自由化的Y、Z新世代已经逐步成长茁壮,个体自主性日益强烈的特性,是否会就此唯命是从地全盘概括承受,抑或另辟有别以往主旋律的「数位原民群体意识」,未来影响力逐步萌芽的翻转性价值观势必会个性化地映现焕然一新的世代图腾与表征。

(作者为大学助理研究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