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中国揭开新时代太空战序幕(柳惠千)

祝融号设计寿命虽然是3个月,但实际的使用可能会长达10年,其间的差异,就要看实际运作环境的变化,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难以预测且带有大量磁性沙尘火星风暴遮蔽了大阳能板影响电能来源。(图/新华社)

当国内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将状况提升到第3级的同时,大部分的国人大多忽略了对岸于同一天在太空的发展已堂堂迈入了另一个令人惊惧的里程碑——中国大陆的「祝融号」火星车顺利着陆火星,完成比登月还要更困难的技术挑战。太空一直是大国之间的专属竞争领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进行轨道空间发射所需的资源和技术能力,其中更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实现将人类送入太空的梦想

今年4月底,中国成功地部署了新的中国太空站第一个模组,奠定了中国成为全球太空发展领先大国之一的地位。中国太空站是一个模组化空间站,完全由中国建造和部署。今年4月29日第一套模组,又被称为「天河一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发射升空。随着「天河一号」成功进入地球轨道,中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规画了更多的太空任务。包含在5、6月将分别实施「天舟二号」(Tianzhou-2)货运太空船,与「神舟十二号」(Shenzhou-12)载人太空船的发射任务。「神舟十二号」的任务将由3名太空人组成,这是中国迄今为止的第7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还计划在2022年发射两个太空站模组「天号」(Wentian)和「梦天号」(Mengtian),它们将与刚入轨道的「天河一号」对接成一个丁字形的布局,极大地增加科学实验的额外空间。

中国太空站亦曾遭受一连串挫折与挑战,在2017年7月的一次发射中,一具长征五号火箭升空后飞行异常,发射任务宣告失败,因此造成中国太空站核心模组的发射被迫延迟,重创一系列太空探索计划时程。即使晚了3年的「天河一号」入轨任务,仍将是中国整个太空计划重大成就的关键节点。包括美、俄、日、加和欧洲太空总署在内的几个先进国家,已经从国际空间站(ISS)上多年的科学研究中受益匪浅,中国却始终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的研究合作之外,主要是因为美国担心相关太空科技被中国快速复制或恶意窃取。随着中国太空站进入轨道,中国将有能力独立进行持续的空间科学研究。虽然经常被西方国家刻意忽视,但是太空站的建立成为中国太空科技实力强有力的印证,更是国际地位的重要的象征。

对全球的影响与警觉

随着中国太空站核心舱进入地球轨道,美国及其合作的伙伴国家必将面对与中国在太空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国际空间站按照目前的计划在2024年左右脱离轨道,中国太空站将可能成为太空轨道上唯一存在人类的基地。中国可以利用这一点作为其外交极大的优势,在后国际空间站时代,任何国家若欲寻求在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都必须求助于中国,中国政府亦已主动表示将把中国太空站当作国际合作的工具。

此外,中国在太空成功且快速的扩张,正在把俄罗斯拉向中国的地缘政治轨道。中俄两国已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备忘录,计划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进行更广范的合作。虽然两国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具体的成果,但是中俄的太空合作势必将刺激美国对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担忧,另一场新时代的太空竞赛隐然成形

(作者曾任华府智库CSIS访问学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