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三大B2B业务快速崛起 或再造另一个千亿级市场企业
(原标题: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三大B2B业务快速崛起 或再造另一个千亿级市场企业)
每经记者 李卓
今年的“媒体开放日”,海信把地点放在了尚未完全建成的海信研发中心。正是这块位于青岛市崂山区“蓝色硅谷”核心地带的技术孵化园,被视作海信未来的起点。
在刚刚过去的9个月里,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6.53%,实现利润53.6亿元,同比增长53.31%。海信的当家产品——海信电视国内市场占有率更是持续提高,超过第二名2.97个百分点,同时也分别在澳洲和南非登顶第一。
“这是我们B2C业务新的收获。”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在10月25日的开放日论坛上透露了上述一组最新数据。
不过,这次海信开放日的主题却是:海信的“B面”——面向政府和企业级非终端用户市场的B2B业务,并正式宣布将科技板块业务品牌化。
在海信研发中心,刘洪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强调,今年1~9月份,海信B2B类公司销售收入占比为27%,利润占比达38%。可以说,海信的家电与科技两个板块相得益彰,已构成海信防御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倚仗。
海信“隐形产业”浮出水面
无论是智能交通、光通信,还是智慧医疗,在海信新研发中心的实地走访中,能够呈现这些年来海信最直接的转变就是:海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电公司。
而或许更鲜为人知的是,正是这些被称作海信“隐形产业”的智能交通,海信已经默默耕耘了18年,涉足光通信产业也已经超过13年。并且,海信的城市智能交通连续七年国内市场第一,2012到2015年,国内亿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项目海信的中标额占比42%;光通信市场份额在国内亦排名第一。可以说,海信已经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科技企业。
不仅于此,今年9月,海信旗下独立子公司聚好看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聚好看付费用户规模每月几何级数式增长。仅仅1年时间,海信互联网电视激活用户数就从1000万冲至2100万,蝉联全球用户最多的互联网电视平台,并刷新纪录。从这个角度,海信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看到我们在医疗领域的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更有人会说:海信也是一家技术服务型公司。”刘洪新笑着补充道,起步于2014年的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在手术精准导航方面,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
之所以选择最近才开始公开这些“隐形产业”,刘洪新表示,目的是要给这些产业一个更好的定位,也给产业从外部来寻找更大压力,加快产业发展。
或再造一个千亿级企业
显然,有着47年历史的海信,正在进入一个产业转型的关键期。
在10月25日的开放日论坛上,海信首次正式推出海信B2B业务的品牌传播语和视觉符号:Hisense to B with you,引发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与之相对应的是,海信科技板块的快速崛起在公司财务数据上也已经有了相应显示,2015年,海信B2B科技业务板块,占到了整体销售收入的23%,利润贡献38%,以不到1/4的销售收入实现了近四成的利润。
今年1~9月,以海信光通信、智能交通和电子医疗为代表的B2B类业务,在海信集团销售收入占比为27%,利润权重进一步加大,占比高达38%。
刘洪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科技板块里的业务利润率基本都在两位数以上,目前发展较好的业务包括智能交通、光通信,以及商用空调里面的多联机。最近两年另外的重点产业则是医疗电子,处在快速的成长期。
而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海信在“B面”成功的原因,“技术、技术还是技术。”刘洪新表示。在他看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是学电子工程师出身,正是技术这个基因驱动了海信的产业变革,在海信不断扩张的领域,科技板块正是一条最合适的路径。这和企业发展战略也完全吻合。
同时,也正是海信不断加大了技术浓度含量高的产业投入,或者说依靠“重技术”,避开了中小企业的所谓颠覆式冲击,完成了“民用消费和基础投资”两大产业的均衡布局。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谈及未来海信的产业架构,刘洪新强调,海信由B2C往B2B转型,并不是放弃B2C业务,而是在稳定发展B2C业务的同时拓展B2B业务。尽管两个板块涉及范围不同,但讲究相关性原则,比如医疗显示,海信本身就擅长做显示,这些相关产业的拓展更像是一种产业的延伸。
“由点到面,从家庭到社区再到城市,这是海信产业发展并最终合围的路径。”刘洪新说。
据透露,海信将以通讯入户产品和家庭智能终端为入口,以技术联通社区,服务于整个智慧城市。包括今年,海信已经陆续在青岛和贵阳两个城市实施代表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样板的“天网”计划。
“如果以目前城市交通20%的市场占有率,延伸到未来数万亿的智慧城市,以海信切入医疗产业的世界领先水平对应未来数千亿的市场规模,以光通信的蓬勃兴起计算未来的增量,海信或将再造另一个千亿级市场企业。”刘洪新认为。
未来“大头”在海外
与海信科技板块的快速崛起的是,今年6月,海信不惜重金成为欧洲杯56年历史上首个中国赞助商,其对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刘洪新表示,海信的发展未来“大头”在海外。赞助欧洲杯既是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也是国际化品牌的全方位考虑。正是凭借赞助2016欧洲杯,海信成功加快了在全球范围建立品牌影响和认知。
在刘洪新看来,目前海信的海外市场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方面,只有做好欧美发达地区,和世界顶尖品牌比肩,才能真正国际化;另一方面,巩固南非、澳洲等传统优势市场的同时,带动中间市场区域的发展,这是海信的重要海外市场策略之一。而把研发高端产品、发展优质客户放在重要位置,才能支持海信海外市场的稳定增长,包括海信现有B2B业务发展很多利润在两位数以上,也是长期追求产业高端和高端产品的结果。
为此,海信在海外已经建起了分布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地的7大研发中心。为了提高效率,海信在南非、阿尔及利亚、墨西哥、捷克等地拥有海外生产基地,设有16个海外公司。自2011年起,海信还通过海外招聘、收购团队、引进技术带头人等方式储备人才,改善人才结构,使海信在多媒体研发、电视芯片研发以及前沿技术储备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海信研发出了更多适合海外本土消费者的产品。
此外,谈及去年7月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了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时,刘洪新表示,目前收购后的工厂整个研发、制作和市场销售都是有序进行,运作没有任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