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湄公河衰亡中 威脅數百萬人生計

湄公河曾栖息着富饶的鱼虾水产,如今数种鱼类面临濒绝。(图/路透)

文/陈韵涵辑

湄公河正缓慢的衰亡,地球暖化与中上游的水力发电大坝建设正缓慢摧毁全球最丰富的生态系之一,连带威胁仰赖湄公河维生的数百万人生计。

柬埔寨渔民梅伊深吸一口气,潜入混浊的洞里萨湖,这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连接湄公河支流的全球一大内陆渔场,曾栖息着富饶的鱼虾等水产。但当梅伊解开绑在水中4到5天的网子并浮出水面,他明白网子里的鱼不够他卖。

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图/取自网路)

洞里萨湖曾支持着世代渔民的生计,当地人曾经历鱼儿多到主动跳上船的荣景。梅伊记得父亲在渔船周边绑上鱼饵,隔天早上就能收获丰盛的海鲜。

全球科学家过去17年追踪湄公河的110种鱼类样本,结果发现洞里萨湖等下游区域的鱼只数量减少逾87%。当地人敬畏的大鲇鱼是世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如今已面临绝种险境,而俗称「笑猫条纹」的盔平囊鲇曾为沿岸国家的主食,如今也濒临灭绝。

湄公河的鱼类数量锐减,主因是过度捕捞,但气候变迁与上游兴建水力发电大坝也是罪魁祸首,后者不仅改变湄公河及其支流的水量与走向,也让曾被誉为「湄公河跳动心脏」的洞里萨湖「心如止水」。

洞里萨湖被誉为「心脏」是因为6月到10月的季风降雨会使湄公河水位上涨、流速加快,雨水与河水倾注洞里萨河,一并带来洄游鱼类。旱季情况相反,湖水的水会流向支流,淡水往南流向越南。

这种周期性变化赋予湄公河营养活力,并在流域行经的6国间递送土壤、鱼类和养分,支持肥沃的三角洲和脆弱的生态系。而今,种种迹象表明湄公河逐渐丧失活力并迈向衰亡。

对38岁的梅伊而言,捕鱼攸关生存,他需要满载的鱼货来养家并负担3个孩子的学费。他抓着少量不到手掌大的鱼说:「近几年水位降低,渔获愈来愈少。」梅伊之前会载游客游湖来补贴家用,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几年没有游客,他只能盼望老天多赐点渔获。他说,无论日子多么艰辛,都要让孩子完成学业并脱离靠天吃饭的湖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