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徐水:一场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活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日前,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教体局组织38所乡校的59名教师走进徐水区博物馆,开展了一场“行走的大思政课”优质课评选活动。从古代的陶器、历史遗址,到近代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再到现代的非遗传承、时代记忆,教师们对博物馆内每一件展品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历史意义进行生动讲述,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溢于言表。
善用“大”资源,汇聚“大”合力。各地博物馆作为集文物征集收藏、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以及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活动。
燕南遗韵,徐水长流。活动中,参赛老师依托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述、揭示当地距今10510—9700年的南庄头遗址的奥秘,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守和平……”在百年奋斗史展厅中,参赛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把冲锋号背后的故事,让人们回想起当年抗战中先烈前辈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风采雄姿。
“我们需要把舞狮中承载的刻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参赛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徐水舞狮这一非遗艺术。徐水舞狮表演中存在三种角色,分别为太狮、少狮及引狮郎。太狮需由两人前后协作完成,一位饰演狮头,另一位扮演狮身;少狮就是小狮子,由一人头戴狮头、身披狮皮进行演绎;而引狮郎则手持绣球,负责逗引狮子。他们之间需要默契的配合才能完成精彩的舞狮演绎。
而在时代记忆展厅中,参赛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徐水人民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场景。当年,正是勤劳的徐水人民利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完成了土地深翻、土地平整,以及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强国有我’不只是口号,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热爱家乡、努力工作学习,为建设强大祖国贡献应有力量。”一位老师在讲解中的一番话引发现场热烈掌声。
作者: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