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欲展翅?险资500亿私募基金距设立再进一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500亿险资即将入市。
2月27日,新华保险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申请投资试点基金的议案》,其与中国人寿共同发起设立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鸿鹄基金”)距离设立登记更进一步。
此前,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曾于2023年11月末先后发布公告称,两家公司拟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名称暂定鸿鹄基金;新华资产与国寿资产分别出资500万元发起设立基金管理人公司,担任鸿鹄基金管理人。
彼时,新华保险表示,设立私募基金公司旨在进一步增加符合公司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率。昨日公告中,新华保险进一步披露,股票市场投资时,基金将选择具有较大市值、流动性好及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进度上,鸿鹄基金相关议案已于2023年12月15日与2024年2月27日分别通过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股东大会审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当前,鸿鹄基金管理人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年末成立,于2024年1月18日完成登记。同时,其在管基金数量为0,意味着鸿鹄基金尚未完成登记。
《吕氏春秋》中,鸿鹄之志指天鹅有飞跃千里的志向与能力,用于指代远大理想抱负。业内人士指出,鸿鹄基金的设立是险资权益投资的创新性尝试——于国寿与新华而言,此举可缓解投资端配置压力;于资本市场而言,险资注入正顺应长期资金入市需求,可促进险资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提振投资者信心。
看中市值、流动性与市场影响力
不同于此前险企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业内人士指出,即将设立的鸿鹄基金是我国保险公司直接投资的首个私募证券基金。此前,市场中虽存在险资投向私募证券基金的情况,但往往是通过投顾方式等“间接”实现。
公告中,新华保险明确,鸿鹄基金存续期限为10年。
其投资范围一是上市公司股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连续竞价、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A 股)/配售(港股)、配股(A 股)/供股(港股)、与单一或组合交易对手间的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可转债优先配售、转融通证券出借等;二是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投资品种。
其规模为500亿元,由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以现金方式共同出资,原则上在基金设立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全部实缴出资。
投资方向上,新华保险强调,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时,基金将选择具有较大市值、流动性好及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公告明确,基金管理人将综合考虑市场状况、本公司与中国人寿的出资意愿以及选择投资标的的性价比决定基金出资时间和出资额。
具体而言, 一是宏观经济状况及政府政策预期;二是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三是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四是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水平;五是投资标的的长期投资价值水平。同时,将结合基金资金状况,在实现长期投资的同时,实现股东资产负债匹配等要求。
管理人已完成备案
公告指出,当前,由国寿、新华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出资500万元成立的基金管理人公司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已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
公告同时指出,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将不设董事会,设执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1名;不设监事会,设监事1名;设高级管理人员2名,其中,总经理1名、合规总监1名。
记者查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发现,当前,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年末成立,于2024年1月18日完成登记。
公开信息显示,当前,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共有3名高管,其中2名来自国寿资产,一人来自新华资产。
其中,其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为杨琳,为国寿资产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曾供职于国寿资产权益投资部、研究部、宏观策略部,中国人寿战略规划部、办公室、风险管理部等。
其合规风控负责人、信息填报负责人为张振,来自国寿资产创新投资事业部,曾供职于中国银河证券法律合规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监事会办公室、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部等。
其总经理为李杰,为新华资产研究部副总经理,曾供职于新华资产研究部、新华保险董事会办公室、中信建投交易部等。
目前,其在职员工有8人,新登记在管基金数量为0。 这也意味着鸿鹄基金尚未登记。
有利避免险企短视投资
为何保险公司要通过设立私募基金的方式进入权益市场,而非直接投资?
多家研究机构指出,通过设立私募基金的方式投资权益市场或有助于放松险企受权益市场波动造成的利润压力,可进一步避免短视投资、充分发挥险资“长线资金”优势。
此前,保险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普遍较为谨慎。原因之一在于,虽为长线资金,但险企权益投资的短期波动往往直接体现在当期的利润表中。尤其2023年起,金融工具准则(IFRS9)的实施与权益市场的波动叠加,险企利润浮动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具体而言,旧准则下,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大类。实践中,上述分类计量方式混杂,同一标的金融资产可能被分为不同类型。
新准则下,直接根据计量方式将金融资产分为两大类——按摊余成本计量(AC)、按公允价值计量,后者再分为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与其他综合收益(FVTOCI)两种,标准更为清晰。
但对保险公司而言,新准则下,大量金融资产被分类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型,利润随市场波动变得更加剧烈。2023年二季度及三季度,曾有多家上市险企资管负责人在业绩发布会上呼吁,单季度投资收益的波动不能代表公司真实的投资管理能力,希望市场理性看待权益资产投资价值及其固有的波动性,并着眼于长期视角来评估投资表现。
多家研究机构指出,设立私募基金,可使投资收益使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计量,预计更多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中,有望平滑资产波动对上市公司净利影响。
信达证券非银团队指出,两大保险公司等比例出资设立私募基金,预计均能实施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股权投资。若分类为 FVOCI,则只有股利收入计入损益表,账面投资收益率较低,并可能存在会计不匹配问题,因此长期股权投资下的权益法核算有望具备吸引力,使双方能在平滑当期损益的基础上加大权益投资。
华西证券非银团队同时表示,与在险资现有框架内投资股票债券不同,设立私募基金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放大资金规模,另一方面,考虑到两家公司各出资50%,预计均实施重大影响,在报表上将被认定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FVOCI计量,有望熨平投资业务受市场波动对利润的影响,从而避免险企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突增业绩而进行短视投资。
截至2023年上半年,新华保险权益投资占比24.6%,中国人寿权益投资占比22.8%。华西证券非银团队进一步指出,两家公司权益投资占比距上限30%仍有一定空间,双方合作可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优化长期投资方式的尝试,缓解资产配置压力,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且来源稳定的优势。
有利发挥险资“压舱石”作用
私募基金方面,自2015年开启试点,截至2023年4月底,保险资管业协会共注册登记保险私募基金77只,规模5,516.58亿元,除少数情况外,保险私募基金规模普遍在几十亿。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来源稳、久期长的特性,是市场中的长线资金与耐心资本。2023年下半年,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入市举措陆续推出。
例如,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调整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投资科创板股票、投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股权的风险因子,同时优化资本计量标准、鼓励长期价值投资。
彼时,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首席投资官王军辉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季度报告中要公开披露近三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政策出台对于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结构,同时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由头部险企共同设立、规模高达500亿元、期限长达10年、聚焦二级市场优质标的的基金设立,旨在积极响应监管鼓励长线资金入市的号召,将为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另有研究机构指出,后续如有其他公司跟进,有望带来千亿元增量资金入市。
面向未来,中国人寿表示,鸿鹄基金有利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拓展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新华保险则表示,将进一步增加符合公司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率。
华西证券非银团队即指出,险资作为重要的长线资金,在适当时点进入权益市场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示范效应,提振投资者信心。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助于缓解险资业绩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的压力,从而提升险资参与权益投资力度。
信达证券非银团队则表示,当前保险板块回调过后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监管不断鼓励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入市,短期关注资产端催化,伴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增长政策推动下不断回暖,有望带动保险“资负共振”下的估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