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铸魂魄,智库合作展新篇

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江苏高校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动能。日前,青岛科学学/科学智库总召集人、首席专家隋映辉教授应邀访问了具有“山东战邮”红色基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先进装备产业创新的南京邮电大学,参观了新老校区,在南邮大校史馆听取了学校的创业史、奋斗史与创新史介绍。

齐鲁烽火,战邮发祥。校史馆图文并茂,以照片、文字、文献为基础,加入实物和场景,有效利用音像、雕塑等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这所在山东临沂莒南县东甘霖村革命根据地诞生的我党我军培养通信人才的院校,以及老一辈战邮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新中国邮电通信建设,艰苦奋斗、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光辉篇章。

参观校史后,隋映辉教授参加了图书捐赠仪式。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魏建香、阚德涛,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张志武研究馆员,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张建芬副研究馆员,档案馆展馆科科长吉兵等人员出席了会议。捐赠仪式由阚德涛研究馆员主持,魏建香教授简要介绍了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资源建设及馆藏分布情况。

隋映辉教授将自己的著作签名本《科技产业经济学(上、下册)》《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赠与图书馆。

魏建香代表图书馆向隋映辉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表示,一定会保护好、利用好这批图书,发挥好图书的知识传播和教育引导作用。

捐赠仪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隋映辉教授介绍了青岛科学学/科学智库“学科交叉、行业跨界、个性混搭、多元协调”的创新理念、“三个服务”特色及其学术活动与研究成果。他表示,到访培养“千里眼”、“顺风耳”高端人才的南京邮电大学,可谓耳目一新,眼晴一亮。南邮是一所具有山东战邮光荣传统的院校,学校自1942年创建起,就为我党我军以及新中国邮电院校建没与发展,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高而优” “精且尖”的邮电通信人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通信事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观了新老校区,了解了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学校含而不露,敛而不扬,低调务实有内涵,始终聚焦未来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站在应对全球科技经济竞争前端,服务国家高端战略,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青岛科学学/科学智库作为七位一体的系统创新平台与思想库研究基地,愿意与学校图书馆进行知识多元、系统集成的功能性合作,聚力汇流,共享发展,为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

双方还就决策咨询、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知识传播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晓峰 报道)

相关链接: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61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1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5.2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7.89%。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有中国两院院士(含双聘)8人,国外院士9人、IEEE Fellow12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83万余册,结构合理、文献齐全、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