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四军军长牺牲,张爱萍苦寻烈士遗骸,牺牲34年后遗骸被发现
1964年9月,江苏如皋县政府民政科的两名工作人员突然被上级通知,要求做好准备,配合上级派来的人周方,寻找一名烈士的遗体。很快一名操着地道的如皋口音的人就来了,在乡音的影响下,大家很快就开始了工作。
周方是如皋人,曾经是红十四军五营的一名政委,此次他来是因为接收到了张爱萍将军的一封信,请他帮忙寻找红十四军军长何昆的墓葬。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将军一直记挂着曾经一同战斗过的军长何昆烈士,从1952年到1960年曾5次派人寻找,但由于时间已经久远,加上战乱影响,许多曾经经历过此事的人都已经逝去,何昆烈士的遗骸一直没能被找到。1960年,红十四军30周年,如皋县为何昆烈士新建了墓葬并竖立了纪念碑,张爱萍将军亲自题写碑名,并撰写了碑文。
之后,张爱萍将军仍惦念着何昆烈士的遗体,这才请周方帮助调查,周方之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何昆烈士牺牲的老户庄寻找线索,工作人员邀请了一些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帮助回忆这件事,在会上,周方听着大家的描述,又回想了起了34年前那些战斗的岁月。
1930年3月,根据组织决定,红十四军成立,何昆担任军长,部队的前身是在江苏南通、如皋等地的游击队。
部队成立后,何昆加强了部队的训练,合理地对人员和武器进行了配置,使得部队的军事实力很快加强。
当何昆了解到如泰地区的战士们每月领六块大洋,感觉百姓的负担很大,他积极动员战士们,对战士们不断教育,在何昆的教育下,战士们纷纷将津贴从六元降到了三元。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整顿,部队战斗力得到加强,开始向敌人进攻。
3月中旬,何昆带领部队进攻靖江县长安镇,夜晚战斗打响后,敌人还在睡梦中,听见枪声四散而逃,红军缴获了许多的物资,将这些物品分给了贫苦的百姓。
壮烈牺牲
到了4月,红十四军奉命攻打如皋县西南的老户庄,老户庄是土豪张符秋的巢穴,这里处于如皋和南通两地之间,是咽喉要地,三面环河,只有一条路能走,敌人修筑了堡垒,还驻扎了保安团、警察大队等许多人员,影响了两个游击区之间的联系。
4月16日夜,红十四军的3个大队,加上前来支援的群众们,大约有一万余人,趁着夜色,发起了进攻。
张爱萍负责的第二大队是主攻部队,负责从水上进发,第一和第三大队分别从东西方向佯攻,进攻发起后,战士们英勇冲锋,但敌军火力太猛,加上河水较深,战士们没能冲上去。
经过研究,何昆很快调整了部队的进攻方向,集中兵力从东面进攻,派遣少量部队从西面和南面进行佯攻,牵制敌人。碉堡内的敌人好像察觉到了何昆改变部署的行动,在东面集中了火力进攻,何昆来到前线,端着机枪扫射,将敌人的火力压制了下去,战士们纷纷向前冲锋,战况十分激烈,在战斗中一颗流弹击中了何昆的胸部,鲜血直流,何昆中弹后,战士们义愤填膺要为军长报仇,都冲向了敌人的阵地,但由于周围的国民党部队的增援,我军为了防止出现两面受敌的情况,撤出了战斗。
何昆将军中弹后,由于战斗情况紧急,战士们抬着染红了鲜血的何昆烈士遗体,来到了附近的一间破庙中稍作休整。在破庙中,何昆不幸牺牲,这一年何昆才32岁。
战士们流着眼泪,将何昆将军的遗体交给了当地的农会进行安葬,但由于情况紧急农会未作标识,给寻找烈士的遗体增加了许多难度。
张爱萍
周方询问了几名老户庄的老人后得知,他们当时只负责将烈士的遗体运送到老户庄西面的一个祠堂中,为了保护烈士的遗体,当时何昆烈士的身份并未说明,他们只知道是个“红军将士”,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周方从他们的话中判断了出来,何昆烈士的遗体应当是在老户庄的西面,周方等一行人又来到了老户庄的西面,西燕庄询问当地的老人。
在这里,老人们共同回忆起了那段事情,何昆烈士的遗体很快被他们用棺材收殓,埋到了祠堂北面的一块地中,事后大家都被要求保密,便都没有再提起过那件事来。在这里,周方遇到了一位亲身经历的老人孙国民,那一年他才16岁,是农会成员,他还记得当时使用了洋钉来钉了棺材盖子。
英灵安葬
得到了这些消息,在孙国民老人的指点下,周方等人来到了那块荒地中,确认坟墓无误后,挖开后,见到了用洋钉钉着的棺材,经过法医检查,身高符合何昆烈士的特征,胸椎也有缺损,能判断是子弹经过后留下的痕迹,这和张爱萍将军事后回忆起何昆烈士受伤的部位一致。本地人大多都使用的是铁钉,而这里使用了洋钉,与孙国民老人的回忆也一致。并且在其中发现了几颗洋纽扣,但当时本地人随葬的衣物上没有这样的东西。到此可以确定,这具遗骸应当是何昆烈士的遗体。
随后,周方将烈士的遗体重新放置在了新的棺椁中,将关于烈士遗体的情况进行了上报,在西燕庄中设立了衣冠冢,为烈士纪念。
1968年的清明节,根据指示,何昆烈士的遗骨被火化,葬在了新建成的如皋市烈士陵园内。
何昆烈士的遗体被妥善安置后,何昆将军的后人生活情况,又成了一个谜。因为此时何昆将军的籍贯还没能完全确定,大家只知道何昆将军是湖南人。
到了1980年,如皋县联系了湖南省的有关人员,在全省展开了调查,寻找何昆烈士的籍贯,在这之中,有40余人都和英雄同名,经过各方提供的人物体征,在进行了一年的走访后,终于能确定,何昆的老家是在永兴县的金龟乡。
1898年,何昆出生在这里,10岁时进入私塾读书,从小性格就十分坚毅,20岁父亲带着何昆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广东生活,在这里何昆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看到的东西也更多了。
26岁时他和同乡一起报考了黄埔军校,由于他没上过初中,学历要求不满足,在第二年才被录取到了预科。预科期满后,他被分配到了南宁分校继续学习。
1927年4月,蒋介石大肆屠杀进步人士,何昆此时和一批同学被困在了学校内。一天夜晚,何昆趁着看守人员没注意,跑出了学校,化装成农民搭乘火车来到广州找到组织,后参加了广州起义。因反动势力的反扑,起义最终失败,何昆在火车站被围困,子弹打光后,被捕,最终被关押在了电影院的三楼,何昆鼓励大家要与敌人顽强斗争,当天夜晚何昆想办法登上了房梁,带着同样被困的难友们从屋顶逃跑,在逃跑过程中,从楼上下落时,绳子突然断裂,何昆摔伤了脚踝,只得在同乡开的裁缝店里进行休养,休养一个月后,他进行伪装,离开了广州。
回家养伤期间,参加了陈毅等人发动的湘南起义,何昆宣传革命思想,帮助训练战士,家乡正在进行妇女剪发等运动,他积极动员妻子曹已花不再裹脚,为村子里的妇女做出榜样。
此时各地到处都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息,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镇压人民,妻子劝何昆不要到处跑,留在家里躲避,但何昆知道,自己在外奔波,为的是人民的利益,他拒绝了妻子的请求。
此后何昆到武汉寻找党组织,不久组织派他到上海工作。
红14军公园
直到1930年,组织成立红十四军,安排何昆担任军长,何昆从上海动身准备到如皋去,但没人想到何昆到如皋后两个月,就不幸牺牲。
到了走访何昆家人时,何昆的家人已经离世,何昆的妻子曹已花已经病逝,唯一的女儿何广梅已经病逝。在一张失踪军人的简表上,记载了曹已花的生活,何昆牺牲后,妻子并不知情,被当作失踪军人的家属,有180斤大米的抚恤金,晚年生活在敬老院,最终病逝。
1990年,红十四军建军60周年,国家为红十四军兴建了纪念碑,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了碑名,并撰写了碑文。
红十四军纪念碑
尽管红十四军存在的时间只有6个月,但顽强的战士们,仍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挥洒了革命的种子,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