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共集体领导具优越性

▲北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记者卢虹摄)

▲2013年3月3日,中共两届领导人胡锦涛(左起)、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出席政协会议。(中新社)

北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是大陆知名经济学家,也是中国国情研究的权威,一贯主张市场系统不是万能,应该强化国家的财政体制,社会政策应该遵从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西方学界归类为新左派中的北京学派。不久前,他曾发表文章,主张「集体领导制」远远优于美国「个人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他认为美国总统虽然是民主选举产生,但总统一旦产生,就是个人集权制度。而「中国集体领导制」下,「多人领导比一人要好」。

胡鞍钢认为,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是现代国家制度典型的「创新者」。「这是有学理基础的」,他说,「正确与失败,实际上与决策有关系,决策又和两个不对称性有关系。」

他进一步阐释说,「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多人的信息来源就多方面。人大常委会后还有分委员会,下面还有研究室,各人还有智库在收集各方面讯息。另一个,我们称之为权力不对称性,不会像毛泽东那个时代权力集中。」

常委是超级机构

胡鞍钢认为,「中共的创新不仅是五权分工,还多了一个超级机构──常委,这种情况只有欧盟有。」

「中国的政治家是怎样出来的?要经过很多历练过程。」胡鞍钢说,中共中央委员会成员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43.6年、入党年龄平均38.9年,「没进中央委员会都不算『中国政治家』。」

胡鞍钢指出,领导人淘汰的过程,一方面是选举,第二是筛选,「辨才须待七年期,须有4、5个七年才能辨才」。

领导人重调研

胡鞍钢也分析了中共领导人的产生过程,认为已经形成一套制度安排、制度学习,既竞争,同时又避免拉票,比较务实。干部的学习有一套制度安排,干部也不能只待在一个地方,「小布希只待过德克萨斯,欧巴马还没当过州长,你是凭选举上去的,不是凭绩效能力上去的。」

胡鞍钢受访时也提及他今年1月在《瞭望》周刊发表的文章〈踏遍青山问计人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调研记〉一文,「一般人看不出来,例如土地到底怎么处理,所有权是分离还是承包,有争议,他(习近平)特地去武汉去调研。」

胡鞍钢认为习近平包括其他领导人学习能力都很强,「透过公开讲话,字里行间都能了解他读了哪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