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县“工力量”弹出吉他产业发展“和弦”
选材、切割、打磨、组装、上漆、抛光……从一块原木,到一把精致的吉他,需要经过200多道工序,平均制造时间为25—30天。这样的中高端吉他,湖南歌诺雅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每年要生产约5万把,其中95%以上销往海外,成为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吉他产业园产品“出海”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一家吉他企业,到一个产业聚集区,在歌诺雅乐器公司的带动下,20余家吉他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东安,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东安县总工会围绕建好职工服务阵地、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企业招工留人,为县域产业发展注入“工力量”。
从无到有
20余家吉他及配套企业集聚成势
9月12日,在歌诺雅乐器公司仓库门口,几名搬运工人正在将一件件打包好的吉他搬运上货车。“这一批吉他是发往西班牙的。”歌诺雅乐器总经理罗琴英向记者介绍,语气带着自豪。
地处湘南的东安县,近年来抢抓产业转移发展机遇,积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正是看中了东安的营商环境和贴心服务,2016年,罗琴英和丈夫唐智明选择从广东回到东安,建立东安首家吉他制造企业。
“吉他生产基地只要供应链稳定,不会太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地方服务是我们选址过程中能得到的最直观感受。”罗琴英说,丈夫是东安本地人,很有家乡情结。加上办企初期,东安当地为他们提供了很大支持,帮助其解决了办公楼、宿舍楼等问题。即使刚开始园区还是一片荒芜,但正因为感受了好的营商环境,他们能够安心在这里发展,且有信心干出一番事业。
东安经开区工会联合会主席周法军和歌诺雅乐器公司结缘便是在初期。“企业刚引进来,我是第一个驻企联络员。”周法军说,当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东安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他也全程跟踪歌诺雅乐器公司发展,为企业提供政策、招工等服务的同时,为其解决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凭借稳定品质和良好口碑,歌诺雅乐器公司近年来实现稳健发展,不仅引进了一大批全自动设备,还在2022年扩大了生产和经营,成立一条纯高端手工生产线。在自身不断突破的同时,罗琴英夫妇还了解到不少粤港澳大湾区的同行也有转型升级想法,便以自身经历和东安产业营商环境邀请他们来东安抱团发展,并进一步与当地政府沟通,推动出台促进吉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带动了不少企业落户东安。
看到产业聚集的趋势,东安县将吉他产业作为县域主要产业大力发展,于2022年开始在东安经开区内建设吉他产业园。截至目前,该园区已经聚集吉他产业链企业21家,逐步形成全国中高端吉他制造聚集地。
传承创新 “工力量”
助力东安吉他漂洋出海
作为制造业中的小众行业,吉他制造具有历史传承的产品独特性,对于品质要求较高,这也对设计和手工等方面技术提出要求。“外地的人在这边工作了一年半载就可能会离开,重点在于要培养本地的产业工人。”罗琴英道出了其中关键。
“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契机,我们通过开展培训、技能竞赛等形式,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本地人能够了解吉他、喜欢吉他、掌握吉他制造相关技能,同时促进行业内企业交流,不断提升吉他从业者技能技术水平,在传承中创新。”东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东安县总工会主席成宇说,东安吉他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湖南独树一帜的吉他特色产业。东安县总工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吉他产业的号召,结合工会职能和发展实际,不断发挥“工力量”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今年43岁的唐德平是一名吉他爱好者,也是吉他制造从业者。2017年得知家乡有了吉他企业后,他毅然选择从广东回到家乡就业。每次东安县总工会开展吉他相关的培训,他都不会错过。“培训请的都是很优秀的专家老师,平常这种课都听不到的。”唐德平告诉记者,东安吉他产业园的发展让他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他不仅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带起了徒弟,更在公司附近买了新房。
今年8月,东安县总工会联合县经开区在县工人俱乐部开展“潇湘之音”首届“东安杯”吉他艺术展演活动暨东安县吉他制作评鉴竞赛活动,吸引了多家乐器公司精心制作20款吉他作品参与评鉴竞赛。竞赛设置最佳设计与创新金奖、最佳音质金奖、最佳工艺金奖、最佳人气金奖,既是一场产品制作技艺的比拼,也成为东安县吉他企业交流的一次盛会。
与此同时,东安县总工会还将工人俱乐部建在园区,设计多功能服务区,为园区职工提供“8小时之外”的休闲服务,并在永州市总工会实施园区三个“全覆盖”的推动下,在吉他企业建会入会、职工医疗互助方面不断发力,助力县域主产业“串点成链”。
如今,东安县吉他产业实现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吉他产业园年产值达26亿元,带动本地就业2000余人。
(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罗晓芳)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