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与第一师渊源──胡宗南将军风范(七)

黄埔军校。(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民国十四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革命军统帅黄埔军校校长蒋公介石,在长平车站吟诗一首云:「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长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诗中所称「三千子弟兵」就是指参加东征的校军教导第一、二两团官兵而言,因为这两个团的干部及士兵,全系黄埔军校的师生所组成,所以叫做校军,也称党军。第一团团长为何公(应钦将军,第二团团长王茂如(柏龄)将军,继任为钱慕尹大钧)将军。以后这两个团随着革命情势的进展与需要编组成第一旅,「陆军第一师」就是由教导第一、二团、第一旅在长期征战奋斗中所积储精华扩编而成的劲旅,东征、北伐、剿共、抗战、戡乱诸战役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民革命军阵营里,可说是出身名门,是国军中的一张王牌。至民国二十二年全国政令渐趋统一后,中央军队首先进驻西北者,就是这支劲旅。

雄厚战力 坚强阵容

陆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将军,浙江孝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自参加革命献身军旅,追随蒋公,毕生信仰领袖,永矢忠贞,至死不渝,数十年来蒋公倚为股肱,畀予重任,信赖有加。胡将军曾做过四任番号均为「第一」的指挥官,即第一旅长;第一师长;第一军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传为佳话。胡宗南雄才大略,文武兼资,自奉俭约,生活简朴,不尚空谈,身体力行,领导部队时刻将全部精力灌注在官兵身上,深获部属爱戴,乐于效命,任师长时,尚能叫出全师大部份士官(班长)的姓名。胡将军非常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到处罗致贤豪以为国用,凡有志投效将军麾下,来者不拒,概予任用。

第一师隶属部队,原先有两个步兵旅,一个独立旅,驻戍天水后又增加一个补充旅;共计四个旅,十二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连同直属部队总兵力共三万余人;相当于抗战、戡乱时期两个军的人数,另外尚有童子军一队。据闻,第四军张发奎(向华)将军任军长时即有「童子军」之设立。第一师为国民革命军之主流,历任师长均一时之选。胡宗南将军前任的师长有何应钦、王柏龄、王俊(达天)、薛岳(伯陵)、蒋鼎文(铭三)、刘峙(经扶)、徐庭瑶(月祥)诸将军,均为国军中的俊彦。第一师驻防天水时,副师长为彭进之将军,参谋长为于达将军,第一旅旅长为李铁军将军,第二旅旅长为袁朴将军(早先为黄杰将军)、独立旅旅长为丁德隆将军,补充旅旅长为廖昂将军。李铁军、袁朴、丁德隆均为胡宗南将军黄埔一期同学,廖昂为二期,团长有李正先罗历戎李用章、康庄、李捷发、李友梅杨德亮陈鞠旅、许良玉、严明、林树人胡受谦蔡仲(骑兵团长)诸氏。连营长徐保刘雪非陈荣观戴宗逵何俊袁书田等人。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在山东孟良崮壮烈成仁的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原任独立旅营长后升团长,以后方调往七十四军。严明团长、徐保营长,在戡乱时期已积功升至整编第九十师及七十六师师长,分别在陕西宜川及宝鸡战役中殉职;胡受谦团长,湖北省人,抗战期间转任文职,曾三任甘肃省第四、五区行政督察专员,颇有治绩胜利后循原籍民众请求,返里屈就县长,三十七年不幸县城为共军攻陷,胡氏以守土有责,杀身成仁,大义凛然。何俊连长来台后任马祖防守部中将指挥官。第一师中坚干部全系黄埔菁英,素质整齐,阵容坚强,真是英雄荟萃,人才济济。第一师的大本营在天水,所属部队却遍驻四个省区,师部,第二旅及补充旅驻天水及附近地区,第一旅驻甘肃徽县,一个团驻成县;独立旅驻甘肃最南部与四川交界处之碧口,并以一个营推进至四川昭化之三堆坝,一个营驻陕西略阳;第二旅一个团驻省垣兰州,一个营驻宁夏之定远营,纵横数千里,所负任务非常艰巨。

驻防天水 军民和洽

甘肃同胞自民初以来,历经军阀蹂躏,盗匪横行,天灾人祸,交相煎迫,由于饱受军队骚扰,提及军队莫不谈虎色变,一向是敬鬼神而远避之。第一师到达天水后,大街小巷遍贴「第一师为解救西北民众痛苦而来」、「第一师不拉伕、不征粮、不派饷、现钱买卖、公平交易」等标语,最初,天水同胞对第一师的纪律,将信将疑。胡宗南将军领军甫抵天水,为立信于民,严令官兵在驻地未整理就绪前,一律在外露营,不许踏入民房一步,天水民众对军队印象耳目一新。官兵出动打扫街道、修桥补路、防疫治病,处处表现爱民行动。官兵所需粮秣副食什物等,均以现金购买,每月用于防区者经费约二十万元,于是百业兴隆,地方繁荣,军民相处感情融洽,合作无间,天水民众与第一师的官兵结了不解之缘,第一师的官兵都说天水为其第二故乡,许多娴淑漂亮的女学生和第一师青年军官结了婚,以后都成了将军夫人。目前在台者有何俊将军夫人张瑾琴女士等多人。抗战胜利后,天水民众感戴胡宗南将军盛德,特组致敬团至西安献旗,胡宗南深为感动,殷勤接待,欣慰不已。(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