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两观三性”建筑创新实践与研究团队获“国家工程师奖”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华轩 日前,“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两观三性’建筑创新实践与研究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正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

以匠心践初心筑精品

1983年,45岁的何镜堂由京返穗,回到母校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工作,并且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学馆开始,开启他的建筑人生。

当年,20天的日夜奋战和反复推敲成就了何镜堂在深圳科学馆项目的“一鸣惊人”。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做精品建筑”的初心。团队也秉持这份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在创作实践中,何镜堂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建筑设计的内在逻辑,提出“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在此理论下指导设计,团队在文化博览建筑、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留下了“校园新景物,一半属何公”的美谈和“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的美誉。

多年来,团队先后完成重大、复杂工程200多项,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7项、铜奖6项。无数个建筑精品背后,是团队矢志创新和潜心研究的匠心。他们始终铭记“用建筑记录时代是建筑师的历史责任”,甘于坐“冷板凳”、啃硬骨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涵养匠心,在时间的淬炼中打磨匠心,用一个又一个建筑精品书写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热爱。

“学建筑先学做人”

“学建筑先学做人”,这是何镜堂常常对团队和学生讲的话。团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方向,形成了立德重教的精神品质和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作为团队负责人,何镜堂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奋斗的人生和高尚的情操。2019年某天一大早,何镜堂和团队参加完前一天的会议后在长沙高铁站候车回广州。当时正在讨论一个亟须给出指导意见的重要项目,何镜堂边走边谈,说到关键之处索性把行李箱放倒,直接蹲在地上开始勾画草图。那一刻,除了设计方案,喧闹的车站、熙攘的人群在他眼里都静止下来。在他的一笔一画之间,勾勒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建筑蓝图,更是融入一代代建筑师血脉之中薪火相传的匠心、执着与激情。

在何镜堂的培养和感染下,团队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面对重大工程设计与建设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和前置条件不充分的复杂情况,团队重任在肩,始终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完成了多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肩负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的设计使命,何镜堂带着团队60多人全程驻场设计,泡在现场半年多,连中秋节都在那度过,整个主会场仅用时7个月便完成了从设计到建设的工作,被称为“青岛速度”。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重大的事件发生,我们通过建筑来记录这个时代,通过这个事件来表现这个时代。”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两观三性”建筑创新实践与研究团队将继续肩负时代使命,在传承中不懈奋斗,精彩书写奋进中的中国人勇于追梦筑梦的执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