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发布2023年报:“产业新城服务商”战略已全面落地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作为首个出险的房地产企业,华夏幸福(600340.SH)率先在行业内开启了战略转型、业务重启、债务重组“三步并行”的艰难之路。

去年,在全力“保交楼”的同时,集团向“产业新城服务商”的战略转型也全面落地。

4月29日,华夏幸福公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07亿元,同比增长1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60.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101.8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2021年出险后,集团通过销售回款、资产处置回款、欠款催收、借助政府平台存量资产融资、跨区域资源调配、国家专项借款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在项目属地政府支持和资源单位配合下,确保房屋按期交付。

财报显示,自2020年四季度至报告披露日,华夏幸福已累计交付项目117个/116117套/1413万平方米,其中2023年当年实现63个项目/64712套/798万平方米复工,实现43个项目/40738套/558万平方米交付。今年1月至报告披露日,实现21个项目/24469套/248万平方米复工。

在化债方面,华夏幸福于2021年9月底公布了《债务重组计划》,主要内容为重组签约、资产交易、以股抵债。

截至年报披露日,集团实现债务重组签约1897.51亿元,约占金融债务86.6%。先后完成约49.6亿美元境外债和371.3亿元境内债重组,成为国内出险房企中首家完成全部债券重组的企业。

目前,集团以下属公司股权搭建的“幸福精选平台”和“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抵偿金融及经营债务金额约为人民币162.49亿元,已完成旗下多个项目资产包交易协议签署,已完成规模约255.8亿元的信托计划设立。

在推进债务重组的同时,华夏幸福也开始逐步恢复和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据了解,华夏幸福于2022年下半年提出,集团将继续以“产业+园区”作为核心竞争力,强化产业新城主营业务的同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各项专业服务,由“产业新城运营商”向“产业新城服务商”全面转型。

面对当前环境和客户需求,华夏幸福以产业招商为核心,提供全流程产业发展服务,以及必要的土地整理、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服务,以多样化方式支撑盈利来源。据了解,其中可能包括优质产业园、工业用地及其他产业类资产,以及园区内新能源应用场景和资产、数据资产、特许经营权等优质资源。

在升级产业新城业务模式、强化产业新城主营业务基础上,华夏幸福还积极探索各项转型业务,逐渐形成了四个业务板块:一是产业新城板块,主要包括各类产业新城,以及提供产业招商服务的“幸福招商”、提供产业招租服务的“幸福蓝线”、投资建设运营优质产业类资产的幸福产业园;二是住宅开发板块,在完成“保交楼”任务前提下,探索优质地产开发项目,以及代建服务、交易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方向;三是物业服务板块,强化城市服务特色,开展城市服务、园区服务、社区服务、增值服务等;四是投资业务板块,在对“深圳伙伴”“苏州火炬”等现有投资业务进行投后管理、持续提升价值的同时,积极探索投资低碳园区运营、产业数字平台等新的业务方向。

华夏幸福方面表示,为承接整体战略落地和促进业务发展,公司调整优化了组织架构和干部构成,以预算管理和投资管理为抓手,严格业绩考核、创新分配机制,调动团队积极性。

2023年,华夏幸福主营业务——产业新城业务已逐步实现稳定。在保障全国54个产业新城正常经营的同时,报告期内,各产业新城区域共新增签约31家入园企业,新增签约投资额158.15亿元。在招商方面,为6个市场化合作委托区域(产业新城综合性开发协议委托区域外)引入21个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39.72亿元。

住宅开发方面,去年,在完成“保交楼”的基础上,华夏幸福地产开发衍生业务“幸福安基”打造“AMC+保交楼”“产业代建”两大核心产品,业务覆盖环北京、环南京、环武汉等核心都市圈,报告期内新增市场化签约项目8个,新增签约规模171.7万平方米,合同总额近5142万元。此外,交易服务品牌“幸福安家”聚焦都市圈不动产销售服务业务,实现不动产销售总签约销售额12.08亿元。

在物业服务方面,去年“幸福物业”整体规模稳步增长,服务累计覆盖59个城市,社区物业接管户数45.37万户,累计服务园区企业1500余家。2023年实现营收19.26亿元,同比增长10.9%;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20.2%;第三方业务营收2.25亿元,同比增长243.9%;市场化外拓签约79个项目,签约额10.03亿元;增值业务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提升168.6%。

(编辑:王金龙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