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的漏洞 政府帶頭鑽?

环境部在短短四十几天内,火速通过中火二期与高雄七接的环评案,紧接着下个月排审的则是基隆协和四接,这几个状似独立的能源开发案,合起来看,其实是环境部配合行政院进行的「化整为零」环评攻略。若以非都市土地的道路开发为例,总长超过十公里以上必须依法经过环评,但如果开发单位技术性地切割为三段,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规避环评;虽然「合法」却完全不合理。

台湾到底该依赖天然气到什么地步呢?预计到二○三二年,国内将有七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储气槽数量会达到四十九个、储存量部分则可达五点一bcm。若以人均储存量来比较,台湾竟会是日本的二点二倍、韩国的一点七倍;地狭人稠的台湾,未来储气槽密度更会远超日韩!但台湾到底需要多少天然气?深度依赖天然气发电会新增多少碳排总量?对国际碳关税的课征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这些从未经跨部会总体评估、人民公开检验过,只见政府对天然气的狂热。

这几个燃气发电的开发案,说穿了是政府带头大钻环评法的制度漏洞,仅审查、通过个别开发案,却刻意忽略重大开发案之间,对环境、社会、气候变迁的连动影响;回避了天然气用量暴增、碳排总量不减、甲烷逸散更多的总体性评估;更不敢面对经济部日前才提出「深度节能」、「地热开采」的超前部署规画,反而凸显协和四接的开发并非必要。

此外,协和四接案对基隆港未来营运的冲击与国防城市安全的影响,过去几年都没有在环评会中完整讨论,国防单位与航港单位疑似都被下了「封口令」。

但所有基隆人都知道,未来兴建在基隆港嘴的两座储气槽,距离最近民宅仅四百公尺、距离海军威海营区仅一千四百公尺、距离国防部列管的要塞堡垒内木山营区仅一千九百公尺。

然而依据中油LNG储槽泄漏危害风险评估,「储槽已陷于火场时,其周围一千六百公尺应立即隔离」,但从未见过国防部在环评会中对此表示意见。

另依据台电去年委托海大所做的操船模拟试验与水工模型试验,结果均指出,为了LNG船停靠卸收天然气而改变基隆港外港港型,将导致港池内平均波高增加、净稳度降低,甚至LNG船的操船高风险航次比例过高等问题。虽民间航港界均表示反对、担心「灭港」,但交通部也始终未敢于环评会中表示意见。

以上这些问题非但没有释疑,且公民团体认为协和四接将「重创基隆港营运」、将成为「北台湾门户军事焦点」、将「威胁基隆城市安全」及「地方政府并未同意」等重要议题,更已超出大部分环评委员的专业或职权,而这些问题的决定权竟完全押在环评会中!

环评程序已经变成不当开发案的「加速器」!针对协和四接案,行政单位确有必要在下个月环评会之「前」依据行政程序法,由经济部召开听证会对外界说明更上位的评估,才有可能形成社会共识,而非躲在个别环评案中「打带跑」,让环评程序一再沦为「能源暴力」的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