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马斯克看好「人形机器人」 日本花了20年却失败退场

全世界最知名的机器人「ASIMO」,已在2022年正式退役。(图/翻摄自ASIMO脸书)

辉达执行长黄仁勋与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两大科技巨头共同看好的「人形机器人」,近日引起台湾产业界和投资界激烈论战,「做人形机器人是男人的浪漫」,「TESLA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绝对是NVIDIA,两个看到未来的人押注的东西都是一样,」但电力和成本是最大的问题。

脸书粉丝页「IEObserve 国际经济观察」上,讨论起「两大当代最有远见的科技领航者一起吹,就问你信不信!」、「为什么瑞士ABB、日本FANUC、德国KUKA(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业者)等巨头都没有觉得人型机器人很有搞头?」

事实上,全世界最知名的仿人机器人「ASIMO」,2022年在日本HONDA公司东京总部宣布下,正式退役,结束长达 22 年的职业生涯,让全球媒体与机器人爱好者们都唏嘘不已。

两大科技巨头口中的人型机器人,并非新科技或新发明。依大陆人民网研究院去年11月推出的报告提到,人型机器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1969到1995年,此时机器人运动是静态、缓慢行走,以早稻田大学的WABOT为代表;第二阶段是1996到2015年,此时能连续动态行走,代表是日本HONDA的人形机器人ASIMO。

特斯拉的Optimus成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化的代表。(图/翻摄自Tesla-Optimus YT)

第三阶段是2016年至2020年,波士顿动力的Atlas 机器人已能做出令人惊叹的动作;第四阶段是2021年至今,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初级阶段,以亚马逊的Digit和特斯拉的Optimus为代表。

在工具机产业工作超过40年的业者跟CTWANT记者表示,当前工业用的机器人够成熟后,根本不需要有人的型态,多加「脚」或「脸」这件事在工业使用上是鸡肋,只会多增加金钱成本与器材耗损。

他也举日本为例子,FANUC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公司在此领域占全球市占率的一半,被称为「机器人大国」,在产业机器人方面是世界顶级,而HONDA研发出ASIMO,技术积累可从1986年的初号机E0开始算起。大家一路看着他从笨拙的动作,到可以灵活倒水、跟人对谈,「就像看着一个宝宝从爬行开始成长一样让人感动」,他有57个活动关节,可以模仿人类跳舞,电池续航40分钟,并用日语、汉语和英语三种不同语言与人交流。

但HONDA却也在2022年3月正式宣布终结这个计划,转而研发「更实用」的机器人技术,「主要的问题还是钱,」造价高昂是人形机器人的共同挑战,电机控制跟液压方案比起来,虽然技术相对成熟,但不能大功率输出、电力不足,力气也不够,没办法从事军事用途;业者向CTWANT记者表示,「因为价格问题,想要走进千家万户、做居家照护的工作,可能还要等很久很久。」

日本的奇怪饭店曾以机器人为服务员主力,但3年后就放弃了。(图/翻摄自変なホテル脸书)

除了家居照护,人型机器人也被视为可「取代少子化的人力短缺」而用在服务业上,但另一软体工程师跟CTWANT记者表示,目前各种自助式工具,包括上架、收银,甚至加热食物等工具发展成熟,拥有自己专业功能,客人各自操作已经很方便,「不需要一个多功能的人型机器人,在客人很多的时候,还要等待他蹲下、起身做服务,反而更浪费时间。」

他举日本的奇怪饭店(変なホテル)为例,2017年3月进军东京,开幕时总裁谈到未来会有90%的服务工作由机器人负责,有多语种机器人协助办理柜台手续,还有机器人手臂帮客人存放行李,但经过3年多,证明机器人不能胜任这些任务,像是故障率高、或是AI不够聪明乱回答等,反而增加人类服务生的工作量,最后饭店因此解雇了 243 个机器人,改用真人服务。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