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荣获“2024银行家年度金融,创新卓越机构”等四项大奖

近日,由《银行家》杂志社组织的“2024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暨银行家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现场公布了“2024银行家金融创新成果”。徽商银行一举荣获“2024银行家年度金融创新卓越机构”“2024银行家年度科技金融创新优秀案例”“2024银行家年度金融科技产品创新优秀案例”“2024银行家年度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优秀案例”四项大奖。

近年来,徽商银行全面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政府部门各项部署安排,聚焦“优秀地方主流银行”发展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能力建设,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应有贡献。截至三季度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1.95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661亿元,存款余额1.12万亿元,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在“2024年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中,排名第24位;在《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第112位。

徽商银行始终坚持发展优先、创新驱动,以全行五年战略规划为引领,深入实施九大领域转型提升工程,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风控、数字金融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创新工作,创新能力稳居城商行“第一方阵”。安徽省内率先创立科技型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羚羊互联网平台专属金融产品——羚羊互联贷,推进中小企业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创新推出“园区贷”“亩均贷”“专精e贷”“小企业线上无还本续贷”等产品。支持建设安徽省“党建+信用”服务平台,创新徽农云贷、徽农振兴贷等线上专属贷款产品,打造具有徽商银行特色的“党建+金融”新模式。持续开展债务融资工具业务创新,落地多笔科创票据和乡村振兴票据业务,投行发债量跃升省内市场前列。在全省率先创设“地方债篮子”,支持安徽省地方债发行。成功发布“徽银司库”,投产上线数智化金融云平台、客户体验提升平台等,迭代推出手机银行7.0,致力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徽商银行。

探索金融创新,赋能安徽科创发展

徽商银行立足安徽科创特色,致力探索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因地制宜打造“1+5+N”专营机构体系,率先在总行成立科创金融一级部,在科技资源聚集的合肥、蚌埠、滁州、马鞍山、芜湖5市设立分行科创金融中心,在重点园区创建若干专营支行。出台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方案,聚焦科技创新重点环节,开发“科技人才贷”“科技研发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七大类20余款多元化、接力式产品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担保难的问题,自主研发“技术流”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为超3000户科技型企业提供线上信用贷款近100亿元。与安徽省内“基金丛林”联动服务,带动股权投资超100亿元,“共同成长计划”签约客户数、贷投批量联动客户数、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备案户数均居安徽省前列。截至三季度末,徽商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780亿元,贷款增速32.5%,贷款客户数超7800户。

深化数智融合,加速金融科技转型

徽商银行稳步实施金融科技规划,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力度,全面赋能业务发展和流程变革。以科技人员派驻业务部门、组建敏捷专班、建立用户体验提升长效机制、开展数字化能力专题培训等形式相结合,打造千人数字化虚拟团队,探索业、技、数融合创新的新机制新方法。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数据中心、金融网络与云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夯实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底座;深化运用智能语音、生物识别等技术,打造大模型技术平台和应用场景,积极构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推动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提升;聚焦数字风控、智能营销、管理提升等重点领域,为应用场景提供数据赋能。紧扣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发展,统筹开展贯穿渠道、产品、运营、管理、基础业务各层面的业务平台建设。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提升的数字化风控体系,成功打造智能AI客服平台,建成手机银行场景300余个,手机银行客户数超千万户,金融科技能力显著提升。

深耕“三农”领域,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徽商银行始终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现代农业、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等重点领域,创新推出40余款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截至三季度末,省内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600亿元,增速居全省前列。

徽商银行积极探索“三农”领域多元化金融支持模式,当前已为各类产业振兴项目审批授信超200亿元,踊跃投资乡村振兴债券、承销票据,持续为农村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该行积极助力新农主体成长,推出“徽农振兴贷”产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融资,已惠及千余户,授信超6亿元。

未来,徽商银行将继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着眼长远发展和战略布局,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深化转型、创新、发展工作,为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说明:文中各项引用数据,如未特殊标注,皆为未经审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