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被起诉?莫言:好人坏人都要当人写,别人得诺奖下场也好不了
近日,著名作家莫言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访谈,其中言及方方面面,比如,莫言多年来投身慈善事业,如他捐助125万元,治愈了西藏地区的62个儿童;筹集善款开启公益项目“莫言同心”,已救助359个孩子;“与星同行”项目则救助了46个孩子——这其中,莫言个人累计捐助善款达900多万元。
显然,在网络上,莫言近年来遭受到一些“左”字刻心入髓的网红大V的围攻,像被院士何祚庥戏对下联的“诸葛亮剑,司马南逃”的司马南,先是在莫言刚得诺奖时,非常“前恭”地大赞一番,但后来如戏角翻脸,将莫言“后倨”批得一文不值,其目的,是不是“司马南之心,路人尽皆知”呢?
近两年来,莫言又被一位寂寂无名之辈、自称司马南学生的“毛星火”所撕咬,此人甚至走向了更为极端无聊、极端无耻的“起诉和要求公诉”的可笑地步。
在这次访谈中,莫言虽然并未提及其中的任何一位撕咬者之名——当然,如果莫言看他们一眼,他们都赢了——但显然,莫言仍对于这些风波,有所隔空回应。
记者说:“回望近十年,莫言得到过爱与肯定,也遭受过谩骂与伤害。用他的话说,十年经历写出来,一定是一部漫长的小说”。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社会和真实国度里,其中发生的一切,置身其中的人与物之活色生香、生离死别等现实剧,很多时候,显然要比小说“更小说”,比戏剧“更戏剧”。甚至可以说,以我们如今的小说家之能力,写作环境之土壤,也根本无法写出现实中,那样的难以想象、出人意外之拍案惊奇与难测深度!
莫言显然也必会谈到对文学的看法,这也算是隔空回应了那些攻击他的人吧:
在文章中说:“莫言一直坚信,在文学创作中,不管是‘好人’和‘坏人’,都要当人来写。但他始终希望自己笔下出现的,是活生生的人,是真实可信的人”。
“在他看来,不要神化任何一个人,也不要有意识地妖魔化任何一个人。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文学阅读的基本原则,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莫言说:“过去,不能理解托尔斯泰对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的描写:写他臃肿的身体、酒色过度导致的面部浮肿,给人一种又笨又懒的感觉。按照现在有的说法,这不是丑化吗?怎么会写得像一个反面人物一样?”
“再读《战争与和平》,我感觉到托尔斯泰这样写是完全正确的。只有这样描写,才能在后面更显示出库图佐夫的伟大——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俄军打败了拿破仑。这样一个老英雄的形象,他不像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正面英雄,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描写。”
——其实这段话,就是面对那些对其小说寻章摘句、断章取义,进而恶意与无端抹黑者的一种回应。
其实,就像浙江出版社答复“毛星火”举报莫言作品时所言:
“……长篇小说是一个整体,小说人物有成长过程和认识过程;人物语言和部分描写是小说为了塑造人物所需要的,只能代表该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立场和观点。只有把一部小说当作一个整体,才能判断作家本人的思想倾向;对作品任何断章取义的理解,都容易造成对整部作品本身和作家本人的误读……”
而把正面角色全都描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把坏人皆写成无恶不作、十恶不赦的形象,那很难符合现实的真实与人性的真相,其最终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文艺,而大多则会变成政治宣传的传声统而已——回头再看历史的风沙过后,真正能成为人类史上,人人皆爱、皆读、且皆能记住的经典文艺作品,又是哪些呢?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再清楚不过了。
关于获得诺奖,莫言认为,并不算自己的“转折点”;他也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就是中国最好的。有一次,莫言的学生获得了一个文学奖,说自己就像得了诺奖一样高兴时,结果莫言摸了摸头顶,自嘲地接了句:“别得诺奖了,你看老师多狼狈啊。”
莫言甚至说,“我也相信,如果换上另外一个(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下场’,也不会比我好到哪里去。我现在期盼中国的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赶快出现,那个时候,我希望他/她能够得到的好评比我多,得到的差评比我少。”
关于互联网时代,莫言认为:“……尤其是对互联网时代的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有时候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幸运,让自己用这样一种独特的角度,了解了人的复杂性,人的可爱和可怕,人的高尚与卑鄙。至于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就任人评说吧。而且我也坚信,对一个作家的评判,在当代,更在未来。”
“了解了人的复杂性,人的可爱和可怕,人的高尚与卑鄙”——网上对于莫言的一波又一波攻击,其实,也正好验证了他写小说时,为何其笔下的人物,并不是那么简单化、模式化;单纯性的“好或坏”,而正好是复杂人性的复合体,现在,这些网上表现出的人性之复杂性,就是对莫言笔下人物复杂性、多样性的一种更好的证明与诠释!
“任人评说;对作家的评判,在当代,更在未来”——这彰显出莫言的自我坚守与自信,历史、当下和未来,终将会给出这样一位伟大作家应有的地位!
卑鄙,不一定永远都是其通行证;高尚,也不必就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如果我们都将这个世界让给了所鄙视的那些人,那么,人生还有何意义?社会还有何生机?国家、民族还有何未来?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人们留恋、存在与向往的呢?……【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