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生病才成名? 警世理论点亮「宇宙黑暗森林」

霍金自21岁起就受病痛折磨,直到76岁这一年走完自己的时间简史。(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记者黄巧雯/综合报导

物理学史蒂芬霍金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这一天刚好也是爱因斯坦139岁冥诞。

终其一生,霍金致力于黑洞引力研究,他的才智勇气幽默感激励全世界,他的《时间简史》更成功将艰深的「科学」转化为「科学传播」,书中精美插图和简约文字引起不少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他的理念诚如他在2017年11月一篇发给千禧年世代的微博一般:「我希望,当你们追求科学以及其他创意时,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续下去。」

只是在霍金过世后,某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流传。有人认为,世人霍金的推崇言过其实,甚至有人认为,霍金的科学成就并不高,是因为他的疾病才让他如此有名。实情真是如此吗?

▼你怎么看霍金这个人?(资料照/镜周刊提供)

霍金的科学成就主要有两件:「奇点定理」、「霍金辐射」,都是建构于「黑洞」之上,这在他的传记电影《爱的万物论》里皆有提及。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宇宙中有一种特殊的时空区域,质量极大、引力极强,足以吞噬万物,连光无法透出,因此人们便称它为「黑洞」。

霍金提出,黑洞里一定有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奇点」,就连宇宙也是从奇点开始,才逐步扩张成目前的宇宙;宇宙大爆炸的初始奇点是时间开始之处,而黑洞内部的奇点,则是时间终结之处。和物理学家潘洛斯共同证明「奇点定理」那一年,霍金年仅28,这项定理也影响后世整个宇宙观。

1974年,霍金又发现这个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其实也在不断向外发散辐射粒子,像蒸发一样损失能量,直到消失殆尽。他运用漂亮的数学公式,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使世人信服「霍金辐射」,也引发科学家运用各种方法对黑洞的量子热力学进行大量研究。

▼《爱的万物论》内容着重在霍金的早期生活,他和第一任太太25年的爱情相当感人。(图/达志影像)

至于世人对霍金是否过誉?这观点也曾在知乎上争论不休,网友的讨论串也相当精彩。有网友认为,若霍金生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年代,他很可能会出现在1927年的索尔维会议,和爱因斯坦、居礼夫人等伟人一同合照。

也有网友说,不能因为霍金没有拿到诺贝尔奖就怀疑他的成就,因为诺贝尔奖更重视实证和应用,相对也忽略理论的推定和计算。但后者才是物理学最重要的根基,「如果几百年前就有诺贝尔奖,牛顿生前也不能凭借万有引力获奖。」

另外还有人说道,相比于过去实践「开创」的爱因斯坦,霍金做更多的是「挖掘」, 也许霍金的学术成就不如爱因斯坦,但对科学普及贡献却是远远超过爱因斯坦,「正是那些作品,为世界的未来培养了一批物理学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霍金对科学普及的贡献极大。(图/路透社

霍金的幽默感和亲和力,让科学有趣得无法不去探索,更将科学普及到世俗大众心中。最近几年,霍金经常表达不建议人类探索外星世界的想法,关键在于,一旦我们向宇宙其他更高级的文明暴露了地球座标,恐怕会给地球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

这观点也在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三体》一书中阐释的淋漓尽致,按书中情节,宇宙就像一座黑暗森林,比人类更高等的文明犹如带枪的猎人,万一猎人发现丛林中还有其他资源,那么也将开枪掠夺,并消灭持有者。这本书不仅是许多科幻迷心中的圣经,还被美国前总统欧巴马纳入此生必看的书单

刘慈欣也曾为霍金的历史定位发表过想法,「从20世纪初就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直到现在物理学都没有天翻地覆的突破」,包括霍金,所有科学家都没办法达到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地步,「我不是贬低霍金,而是整个时代的学术如此,凭什么要求霍金要到达那个高度?」

刘慈欣认为,霍金给人类最大的启示是:世上曾有一个人,只有眼皮能动,思想却遨游太空;很多人身强力壮,思想却一辈子都瘫在轮椅上。

▼霍金逝世后,以后《宅男行不行》的谢耳朵还能找谁聊天?(图/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