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大地震25週年 11畫家呈現南投埔里重生歷程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邀11名艺术家画出集集大地震25年后埔里现貌,搭配画家孙少英当年作品呈现重生历程,基金会表示,25年前伤痕记忆覆以鲜亮色彩,见证城镇的复兴与蓬勃生机。
今年是921大地震25周年,大埔里地区经1/4世纪重建,过往伤痕几乎消逝,但地震警惕与教育不能遗忘,因此,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透过文化部支持规划「画,25」展览,邀11名艺术家重回25年前「伤痕地」,以绘画呈现震后25年变貌,透过艺术力量回顾历史,并以新、旧地貌对比呈现重建的坚韧,也将记忆传承下一世代。
「当时被剧烈震撼惊醒,我骑着摩托车到街上,看到整排房屋倒塌,许多大楼倾斜,满街瓦砾,让我想起年轻时经过战乱的废墟,不自觉就哭了」,93岁画家孙少英回忆地震仍是满满感触。25年前他带着为历史留见证使命穿梭灾区,用素描记下山城灾后样貌,并集结成素描集,是在地珍贵史料与艺术作品。
参展艺术家黄义永回忆说,埔里好山好水,遇到地牛翻身就像世界末日,后来随着重建不同阶段,画下灵岩山寺、纸教堂等作品,蕴含对山城从倾毁到复苏的关切。
艺术家陈光明表示,地震是大自然一部分,人类也是,应思考如何应对灾难,做更有意义的事并自我疗愈。
艺术家许民盛认为,这次透过画笔呈现埔里现况,非常有意义,代表从伤痛走出来并大步前进,值得所有埔里人骄傲。
参与多个受灾地新创作的朱启助说,震前开的公司一夕归零,让他下定决心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震后随着孙少英、黄义永老师等一起创作至今。
参展艺术家有朱启助、周静惠、孙少英、黄义永、梁坤明、陈光明、陈美珍、许民盛、廖珮如、廖秋月、饶淑英,新故乡文教基金会今天举行记者会表示,11名画家笔下25年后新貌,有崭新建筑、有熟悉街区,搭配孙少英旧作,呈现城镇重生历程及朝气风貌。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致词指出,透过这次活动,艺术家发挥天职用色彩救赎灾难的苦痛,展现灾后重建、进步面貌,希望民众从作品感受希望与勇气。
埔里镇长廖志城与会表示,艺术家25年后现地重新创作,不只唤起记忆,也提醒要更警惕做好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