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回眸》登集资冠军 末期病人生命故事撼动人心
纪录片《回眸》呈现出不只有末期病人要面对死亡,家属也必须拥有离别的勇气。(牵猴子提供)
台湾首部探讨灵性照顾的纪录片《回眸》,由导演陈志汉历时近两年的拍摄,留下许多珍贵影像,记录三位末期病人对生命各自抱有不同的执着与情绪,在时间倒数的压力下,他们是如何提起勇气面对死亡。《回眸》今年5月发起上映暨关怀人员培训经费集资计划,成功募得1490万元,荣登台湾纪录片电影群众募资冠军宝座。《回眸》将于10月22日正式上映,更重要的是,部分集资金额将成为关怀人员的培训经费,让关怀的薪火相传。
由致力推动台湾灵性照顾的大悲学苑所发起《回眸》集资计划,打破纪录成功募得1490万元,其中有超过半数的赞助者是认同大悲学苑的理念而无偿支持。不只让《回眸》有经费能登上大银幕、走向国际发行,更可贵的是,能以行动支持在大悲学苑里无私奉献的灵性关怀人员,让长年不收费提供资深关怀人员培训课程的大悲学苑,能暂时缓解财务上的重担。《回眸》记录了许多珍贵影像,是在关怀人员无私的奉献与陪伴下,让每一位病人完全信任,并愿意在镜头下呈现他们的生命故事。他们的故事引领大家勇敢直视死亡,不仅是末期病人,家属亲友也必须有离别的勇气。片中出现的三位病人冠玮、瑶华、育姗在拍摄结束后皆已离世,大悲学苑创办人宗惇法师欣慰地说:「我们与病人最深的互动,经常是在家属不在的时候,如果不是纪录片,这些病人的不舍和祈求,家属都不会知道。」
在纪录片《回眸》的镜头之外,其实关怀人员与病人历经了长时间的磨合,才得以让他们打开心房、放心交出双手,大悲学苑灵性关怀督导德嘉法师形容这个过程就像是「与病人共舞」,要随着他的舞步移动,在预测他的下一步可能会摔倒时,温暖扶持着他。大悲学苑创办人宗惇法师表示:「我们用修行的心态做这件事情,这从一份使命感出发。」大悲学苑成立近8年在社区陪伴超过550位病人,宗惇法师及德嘉法师坦言:「灵性照顾是一种修行,往后如果我们不在了,至少还有影像留存,记录这个世代的需求,以及宗教人士如何以开阔的心态观照末期病人的受苦,同时义无反顾的陪伴与投入。」
《回眸》记录三位末期病人冠玮、瑶华、育姗在离开人世前,如何面对死亡的每一刻,细腻呈现他们各自对生命抱有不同的执着与情绪,用生命故事向大众展现他们对生的不舍、对死的恐惧与以及过程中灵性照顾给他们的勇气。由热衷拍摄生死议题纪录片的导演陈志汉历时近两年贴身纪录末期病人的生死历程,带领大家正视生命的每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