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当“织娘”一个小时内“打印”出一件衣服

近日,热播年代剧《小巷人家》,让观众看到了上个世纪纺织人家的家长里短、邻里温情,也窥见了传统纺织工艺的一角。  如今,剧中传统纺织厂已退出历史舞台。剧外,位于四川广安的一家全国规模最大的数字化智能智造纺织厂内,机器当上了“织娘”,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打印”出一件衣服。

“打印”的衣服可以正反两面穿

走进四川慕织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织科技)的智能制造车间,500台一线成型电脑针织横机正在满负荷运行,抬眼望去,储纱器飞速旋转,机器上的针脚有节奏地跳动。伴随着电脑屏幕上数据的不断变化,显示着“花板行”“编织”等字样,一件件针织衫正缓缓从机器出口处滑出。  “这就是我们先进的电脑横机一线成型技术,可以完成整件衣服的编织。”慕织科技行政部负责人谢文凤告诉记者。她指着电脑介绍,只需根据羊毛、棉等不同纱线,以及镂空、提花等不同样式,设计不同的算法,再将算法输入至电脑,混合搭配,机器不到一小时就能自动操作织出衣服。  这样“打印”出来的衣服,是否具有传统工艺制成品的细腻感呢?  记者伸手触摸一件成品针织衫,衣服的正反两面竟然如出一辙,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缝合的线条,柔软舒适。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在纺织业内,缝盘一直被视为整道生产工序的“咽喉”。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这台机器能直接实现缝盘的功能,织出来的衣服完全不留缝盘痕迹。”谢文凤介绍。这些具备智能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精准无误地把控每一个环节。在针脚细密度上达到一定高度,从而确保了每一件产品的品质。

每天最多可“打印”1.5万件

在一台机器旁,工人吴成英正仔细翻看着“打印”出来的衣服。  今年52岁的吴成英,是广安前锋本地人,她曾在东莞从事毛织工作长达数十年。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她选择回到家乡。  在这里,工人们无需像《小巷人家》中的宋莹那样,一直穿梭于织布机中忙碌不停。相反,仅需轻轻按键,就能实现全自动生产。每个工人要操作十二台机器,如果多加一台机器,每天就能多赚十块钱,因此大家积极性很高。吴成英笑着说,“多的时候,我每个月能够赚到七八千块呢!”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一线成型电脑横机,传统服装生产中工艺复杂、工序衔接不畅、生产周期长等难题被一一化解,生产效率提升了30%。  “每天最高产量可达1.5万件,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谢文凤曾听公司前辈提起,十年前公司的订单量一周也不过8000件。  谢文凤介绍,目前公司拥有1000台一体化电脑横机,预计年产服装数量可达400万件至600万件,实现年产值4亿元至6亿元。慕织科技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数字化智能智造纺织厂。

形成年产值近200亿元的产业链

以科技赋能纺织工艺,在广安市前锋区,类似慕织科技的企业很多。  前锋区三丰数智面料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260余名工人正在忙碌。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产业链成建制转移示范园区,前锋区如今已汇聚江苏三丰等40余家知名轻纺服装企业,形成年产值近200亿元的完整产业链,涵盖印染、制衣、洗水、印花及污水处理等各环节。  前锋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遇,依托毗邻重庆的地理优势,正全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鞋服面料智造高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