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市场正要起飞」没富爸爸养出3小金鸡 内幕曝光
(图/今周刊提供)
12年前,新汉毅然踏上转型之路,从纯硬体制造厂变成提供软硬体整合方案的公司,并分拆出三家子公司。转型过程吃苦难免,如今新汉与它养出的三只小金鸡已闯出成绩,展望未来有机会也有挑战。
一只只机械手臂忙着组装零件,地面上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则穿梭在工作站间,运送材料和成品,从工厂中央战情室萤幕上,即时生产流程、良率一目了然,就连工厂用电、产品碳足迹也能监控管理。打造这样的智慧工厂,正是工业电脑业者新汉的强项。
1992年成立的新汉,不像研华有大股东华硕坐镇、桦汉有鸿海「富爸爸」撑腰,它从图形工作站起家、后改做工业电脑,并早在12年前就跨入软硬体整合,一路转型,成为工厂智慧化的帮手,更投入机器手臂产业。新汉能走出自己的路,原因是董事长林茂昌32年来,坚持不做「me too」生意。
制造业智慧化 转型软硬整合
「我不喜欢做me too,你跟人家一模一样,到最后就是竞价。」个人电脑(PC)产业出身的林茂昌,打从创业第一天,就立下这个目标。新汉做过伺服器、图形工作站,1995年微软作业系统Windows 95问世,效能、价格胜过图形工作站,林茂昌意识到危机,果断追上当时PC走向工业应用的趋势,做起工业电脑,用在车载、电子看板、制造等领域。
尽管业绩稳定,林茂昌仍不断思考:「我们还能做什么不一样的事?」2011年,「工业4.0」、物联网概念兴起,开启制造业智慧化的滥觞,代表设备间要互相「沟通」、对软体的需求增加。看准这项商机,林茂昌2012年决定发展软体能力,从纯硬体制造,转型为提供软硬整合解决方案的公司。
然而,一家硬体做了20年的小厂,要怎么换脑?新汉直接找来一批软体工程师,「结果没多久就纷纷离职,一个都不剩!」林茂昌说,组织都是硬体思惟,研发团队把产品做好才要求软体工程师除错,软体工程师自觉大才小用、组织方向错误而求去,但其实在产品研发初期,软硬体研发人员就得合作,甚至许多应用,一开始就得让软体人员主导。
发现问题后,林茂昌再找软体人才担任主管,并慢慢调整制度、分拆子公司,包括专精智慧制造的新汉智能、布局安控产品的绿基,及从新汉智能独立出来、研发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创博;子公司主要钻研软体,再由新汉或其他供应商提供硬体,整合成完整解决方案。
但转型远比林茂昌想的还难。以新汉智能、创博的发展历程来说,过去机器手臂的「大脑」,即负责手臂动作、移动方向的控制器技术,都被国外掌握,台湾仅掌握机械技术、从事组装,让林茂昌决定做领头羊,「我们异想天开,觉得控制器不难啊!不是硬体上面加演算法就好了吗?」他没想到,过程中每年烧掉上亿元,新事业成为母公司EPS减项,让小股东抱怨连连,创博耗时3年才突破机器人控制器的演算法技术,搭配新汉擅长的工业电脑,组成成品。
(图/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