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柯文哲案下半場開打 獻金、賄賂釐得清?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检调廉侦办京华城案声请延押柯文哲,跨入第二侦查阶段,「上半场」从政治献金查办收贿,成效不佳;法办第三政治势力党主席任一侦查举措,无论在人权与法治上都事关重大,「下半场」如何扭转颓势,关系检察公信力是否毁于一案。
图利罪的侦查有标准办案步骤,检察官质疑柯文哲在容积率上违法放水,透过向行政机关调阅公文档案、会议纪录及过往局处办理公事的史料,即可比对出京华城案有无特殊之处,再据以发现可疑的破口规画办案。
如要论处柯文哲收贿的罪责,则清查银行纪录、资金往来及用度习惯,同样可以暗中掌握住有意义的贪污线索。
翻找公文书面资料查图利,勾稽关系人金流挖收贿迹证,两者,都是在案子启动侦办前,可预先作好的功课,只等柯文哲到案那一刻要求辩解,再下判断柯的供述与客观搜证吻不吻合,才不致任凭「柯式话术」调整策略。
政治献金来源有无不法?有无黑钱漂白进专户?发现的钱与柯文哲「奉交下」处理京华城有没有正相关?不止检察官好奇,更是司法肃贪的必然,当柯文哲二个月前放弃就羁押禁见抗告,等于自我放弃串证的可能机会,柯人已在监、检察官想再办一回合,下一步就得更如履薄冰。
以图利治罪,是侦办行收贿罪的「不得已」。检察官以图利罪为基础,传唤副市长、局处首长、专业幕僚、都市审议委员,证述一波接一波;检察官想查政治献金与赃款合流,政治人物、党工、企业主乃至街坊闻人海量现身,检察官要是只从证据中推敲证据开发办案新支线,证据与证据间关联弱,那么,办案的秘笈到底是甚么?
市井小民要行贿,知道制造金流断点、或者假借名目行不法利益输送之实,何况,检察官要查的是台北市长与跨业集团企业之间的违法勾当,江湖老手岂会不知道犯罪时该如何掩人耳目?
从现阶段京华城案的发展来观察,检察官手中没有让柯一刀毙命的实证,说案情陷入胶着不为过;检方声请延押柯文哲,获裁准的机率不低,与柯有关的钱,如何指向法定刑度十年起跳的违背职务收贿罪?检方要在灰色地带找出真相,否则一定坐收政治办案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