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進駐蒙古20年 扶助1.1萬童

Otgonchimeg与两个儿子入住家扶村生活,她努力工作存钱,为出村自立做准备。记者叶冠妤/摄影

世界最年轻城市、也是最寒冷首都的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却有逾半数家庭住不起房,只能在市郊就地搭建蒙古包,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楼外圈,被破旧矮屋、蒙古包层层包围,形成特殊城市景观。在这里,有家扶基金会廿年前设立的第一个海外直接服务据点,更在近郊盖了一座「家扶村」,为贫困家庭搭起遮风避雨的家。

蒙古国全国加起来三六○万人,据乌兰巴托市统计局去年资料,乌兰巴托市共四十一万一四二○户家庭,但五成二、约廿一万二○○八户家庭,都住在基础建设不齐全的市郊蒙古包区。

为解决居住问题,蒙古家扶中心二○○七年于乌兰巴托市郊打造「家扶村」,直到二○一九年设置了二十四个蒙古包区,逐步完成供水站、电力设备、活动中心、现代厕所及浴室、户外篮球场等,村民不必动辄步行数公里取水,在户外简陋隔间如厕、洗澡,十七年来,家扶村协助一○五户家庭自立,近年因限缩资格,目前仅七户住民。

Otgonchimeg带着两个儿子入村,此前投靠亲友,十三人挤在一顶蒙古包生活。现在她在家扶村负责清洁工作,她每月努力攒钱储蓄,盼望出村后,有能力买地,搭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蒙古家扶中心代表黄朱伟说,家扶村提供全新蒙古包跟家具,家庭可直接入住,也开办家长职业技能培力班、孩童的课辅班与才艺班,二○二一年更进一步开放让社区居民使用公共空间。

此外,家扶也提供经济扶助、学用品、食物包、大专奖助学金,让家庭维持基本生活、儿童稳定就学、营养改善。黄朱伟说,光靠资助无法翻转贫穷,因此家扶首重教育学习,今年延伸至其他省份,定期送课外读物。

家扶基金会执行长周大尧表示,今年适逢蒙古家扶成立廿周年,迄今扶助逾一点一万名儿童、三千多户家庭。从认养蒙古童、发放扶助金,二○○七年起推动社区服务,也陆续在水资源匮乏的小区兴建三十一座供水站。透过不同方案改善居住环境、用水、医疗、教育等。未来将扩大服务范围,慢慢扩展至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