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韧性智能制造,创新 布局 应变缺一不可

(原标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韧性智能制造,创新 布局 应变缺一不可)

随着全国各地加大新基建投资建设的力度,数字化技术制造业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但环顾国内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想要改变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供应链紧张、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面对这些挑战,政府和企业需要拥有超强的“韧性”,才能焕发制造业的全新活力

12月2日,“智数广州·进而有为”华为广州城市峰会2020举行。会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发表了《韧性智能制造系统》主题演讲,和大家分享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保持韧性,需要抓住创新、布局、应变三大关键点,缺一不可。

创新是社会发展动力

在会上,杜如虚强调创新是社会发展动力,并指出目前社会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今天所说的创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更迭,还包括制造技术创新、供应链创新等。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弱,在未来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路能走多远、走多宽。

这也意味着,未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抓住新时代下的新机遇,也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备“应万变”的适应能力,能够及时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从创新维度上看,随着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以用户为核心观念的不断深入,效率驱动型创新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点。也就是说,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将颠覆现有低效的运营方式,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将想法落地,实现改革的技术和理念创新,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点。

兼顾“硬性”和“柔性”布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持续保持强大的“韧性”,除了创新之外,布局也是一大关键点。在会上,杜如虚表示,所谓布局包含了“硬性”和“柔性”两大方面。在硬性方面,企业要对整体架构管理和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他强调,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必须考究,每一个环节都一定要做好。

与此同时,在打造好硬件布局的基础上,企业还要兼顾“柔性”布局。在谈到如何让系统布局的时候更有柔性时,杜如虚引入了柔性系统概念。

将应变机制植入制造系统

会上,杜如虚强调,保持韧性的第三个关键点是应变。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非常多的数据挑战,包括数据安全、数据孤岛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应变。比如,数据孤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信号处理、建模预测、控制决策来解决。

此外,他还就应变讲述了详细的例子,表示工业4.0就是围绕着信号、建模,最后控制的应变来构建的。同时,杜如虚在谈及算法应变时,还表示通过《终极算法》的思想开发一些新的算法,特别是在对抗神经元网络的算法,结合多尺度融合函数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水平,实现对制造系统进行监控、诊断与控制。而目前这种应变制造已有初步成果,已经实现了用工业机器人来做检测、诊断、控制,并且成功率提高到了97%。

由此可见,在当下数据经济时代,创新、布局、应变在企业的长足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创新科技夯实基础建设,利用先进科技调整产业布局,并通过5G、AI、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变,推出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品,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企业的韧性,也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杜如虚展望了“韧性”制造的前景。在大变局的时代,韧性越来越重要,很多公司开始储存十年的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他认为在5G、物联网、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将会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并成为提高制造业“韧性”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制造行业,要想抢占先机,就应该发展韧性制造。同时,在信息技术时代,各种创新技术和算法的发展下,韧性供应网络将会释放出越来越大的能力,助推制造业更新换代、变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