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施压 中国不甩美国
(图/大陆外交部官网)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凯瑞8月31日到9月1日到中国大陆访问,在天津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会谈,并透过视讯与大陆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外长王毅等领导人对话。凯瑞此行是希望能加强两国在气候议题上的合作,提出一项双方都加大减排步伐的建议,并就11月在英国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交换意见。
凯瑞启程时西方一些专家表示,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之际,气候变化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两国合作空间最大的领域。因此期待中美气候合作可以外溢到其他更为核心的议题,推动两国达成更多共识。
传统西方对国际政治的看法,认为国与国的关系,尤其大国之间的关系是非零和的,合作的议题与竞争及对抗的议题可以同时存在。有时议题之间各自独立,有时则可挂钩交换;有时一个议题合作后所累积的互信与美好经验,还有机会外溢到其他议题。
但中国大陆对这样的思维似乎并不埋单。凯瑞到大陆谈的是气候变迁,但王毅把议题升高到两国关系,他说,两国在气候领域的合作不可能脱离中美关系的大环境。美国视中国为威胁和对手,「满世界围堵打压中国」,美国不能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同时,期待中国无条件地合作。杨洁篪也要求美国要先纠错,希望美方从中美共同利益和美国自身长远利益出发,切实纠正错误做法,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返正轨。
也就是说,在现在这样的大气候之下,气候问题是不可能切割出来单独处理的。两国关系的走向不是合作与冲突并存的非零和结构,也不会从气候议题合作开始,由小而大外溢到别的议题;而是反过来,由大而小,先有双边关系的重返正轨,然后才可能有气候议题的合作。在这之前,杨洁篪表示中国重视气候问题,但有自己的减排路线图,不需要配合美国的要求决定该采取什么行动。
可是从美国看来,所谓纠错,就是要美国在其他如人权等议题上让步,交换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这就是传统议题挂钩战术,对此美国不可能屈从。
美国一些学者也指出,就算中国做出减排的承诺,在地方上执行时也会碰到阻力,不可能完全落实。而即便美国先在气候问题上做出让步,中国也未必会做同样的让步以为回报。所以美国应改变思维,不是拜托中国跟美国合作,而是与中国竞争。美国可联合志同道合的国家,对中国碳密集的产品征收进口碳税,给中国压力,这样中国才会减排。
但要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施压却有一定难度,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减排进程也不一。9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卢斯指出,拜登政府现在除了原先列在预算案中的清洁能源投资之外,不可能有碳价、汽油税等更大的气候倡议。因为现在对他最重要的,是让国内支出法案过关,以及赢得期中选举。卢斯更指出,凯瑞在世界各地奔走,是在敦促各国去做美国自己都不会做的事。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所以中国当然不理美国。气候政治还在角力,美中对外交的不同思维也还在碰撞。(作者为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