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村规民约与“河长制”有机结合,有效激活“微细胞”,自觉保护“大生态”

7月的永福村稻花飘香,绿意盎然,流经村落的弯弯小河就像一条淡绿绸带,柔美秀丽。然而,就在几年前,由于部分农户河岸开垦种地,还在河道放养鸭子家禽,生活和生产垃圾遍布河道,使得这条小河成为村民都不愿提及的“灰色地带”……

永福村地处重庆南川兴隆镇,村境内河道长约4.5公里。“河道等乡村环境出现这种可喜的变化,《河长村规民约》的出台和实施功不可没。”该村干部告诉记者,自从《河长制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实施以来,通过村民口口相传、互相约束,畜禽下河、乱扔乱堆等不文明行为少了,河岸垃圾不见了,河水变清了,乡村自然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南川地处渝黔、渝湘经济带交汇点,是大溪河、藻渡河长江乌江部分支流的发源地,区域内有大小溪河176条,总流域面积2682平方公里。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南川探索建立了一河一长、监测站长、民间河长、河库警长、网络河长等模式,辖区水环境持续向好。但在管河护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在不少农村地区,当地老百姓仍习惯烧秸秆、堆粪堆、倒污水、扔农膜……”据介绍,不仅如此,一些群众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浪费现象严重;同时,部分群众守法观念不强,河道私搭乱建、违规打鱼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管河护河的“最后一公里”始终不能有效打通。

如何才能将水资源保护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践行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南川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双总河长,29名区领导担任区级河长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将河长制工作融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爱河护河。

记者从南川区水利局了解到,该区引导村(居)民委员会,在制定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时,把河长制内容融入其中,加入了“不浪费、不乱排、不乱扔、不侵占、不捕捞”等五大河流保护基本原则。目前,全区218个村(社区)按照统一规范先后制定完善了《河长制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各村(社区)街头村口桥头库坝等醒目位置都张贴起了公约,基本实现了家喻户晓。

挂在墙上只是制度,落到实处才是成效。南川依托群众自身力量,构建了互讲、互督、互助、互访、互评机制,确保村规民约中的内容得以贯彻执行。截至目前,该区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分别在95%、90%、95%以上。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南川所有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主要河流大溪河出境断面水质一改劣五类局面,提前33个月达到重庆市规定的三类水质目标。特别是在2020年又达到了二类水质。区内河流凤嘴江、大溪河、石钟溪先后获评“重庆市最美河流”,人民群众对水生态、水环境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正在逐步得以实现。

据介绍,近年来南川区水利局河长办先后获重庆“五一劳动奖状”和水利部“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该区“河长制村规民约”入选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今年发布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名单中,南川区水利局榜上有名。

“南川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之一,将在全市水资源利用、水系统治理、水环境保护大局中发挥特色优势,持续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真正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优美景象。”南川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