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設計哲學融入傳統工藝 陶聚重新詮釋陶瓷之美

图/《DailyView网路温度计》

位于莺歌老街第二停车场旁的永昌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地方,这条街道是名副其实的「老街」,它曾是战后眷村「正义新村」的所在地,其最大特色在于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红砖色的屋瓦、昔日的陶瓷铁皮工厂,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走在永昌街上,仿佛穿越时间的长廊,感受旧时台湾的独特风情与韵味。

漫步永昌街的巷弄,一间颇具现代感的陶瓷文创工坊 ——「陶聚Tao ju」隐身在古老的建筑群中,明亮的室内装潢搭配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设计风格,同时巧妙地保留旧时的红色砖瓦,将老宅与现代美学完美结合,一改人们对传统工厂的印象。

成立于2016年的陶聚,事实上前身是拥有多年历史的「胜昌陶瓷」,主要制造耐火砖、磁砖等外销陶瓷产品。第三代经营者陈祖豪接手后,选择跳脱以往代工代制、大量生产的商业模式,转向精致工艺、创新设计并强调品牌价值,在众多窑厂林立的莺歌,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回家,让祖传事业得以延续

陶聚创办人陈祖豪毕业后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从事过医疗检验、业务以及工程师的他,八年前,在父执辈决定收掉祖传窑厂之际,选择回到莺歌、继承祖业。陈祖豪指出,在他接手的这段期间,许多工厂相继结束营运,曾为陶瓷重镇的莺歌,如今陶瓷品牌已经屈指可数。

▲陶聚创办人陈祖豪在陶瓷世家成长,身为长子的他将陶瓷传承视为使命。

image source: 《DailyView网路温度计》

「绕了一圈回来,觉得这个产业满可惜的」,陈祖豪感叹地说,眼看家族产业逐渐式微,身为窑厂的后代长子,内心涌现强烈的使命感,「当时都没有人要做,于是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让它延续,同时也提供下一代一个选择」。陈祖豪表示,他不愿意看到陶瓷产业在陈家,尤其是在他这一代消逝,因此毅然决定回到莺歌、承接家业。

窑炉的考验:燃烧锻炼职人魂

即便父亲和爷爷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但陈祖豪仍不断思考如何以独特的方式踏进陶瓷领域。因此,他选择专注于工艺,以釉药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创造独具巧思的产品。陈祖豪说,他总是对材质的肌理特别着迷,例如:水泥压痕、马路的斑驳感,希望借由材料和色彩的变化,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器皿崭新生命。

然而,陈祖豪坦言,陶瓷制作是一门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艺术,它能真实反映创作者的内心状态。他回忆接手初期,因为迫切想赚钱、急于制造大量陶瓷作品,内心满怀期待,没想到却卖不出去,「当时会觉得为什么做得那么辛苦却都卖不掉,被市场洗脸其实是很难忘的一件事情」。

▲陈祖豪认为,陶瓷能反应创作者的内心状态,做得越快,呈现的作品越乱。

image source: 《DailyView网路温度计》

此外,他也分享陶瓷制作的挑战,「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学习窑炉打开,作品不会全部完好这件事情」,即使投入大量心力制造出精美的坯体,但在窑烧过程中,有时仍会出现色彩问题或因烧制不当而导致作品失败。尽管曾感到挫折,但陈祖豪坚信,这些挑战都是宝贵的经验,时间的流逝让他逐渐学会释怀,持续改进、提升陶瓷工艺。

跳脱传统框架,让设计走进生活

至于年轻世代的经营思维是否会和老一辈的观念有所冲突?陈祖豪笑说,前期没有订单的时候常常被念,但他比较我行我素、一直都在走自己的路。「我们自己做就是这样嘛,卖不好就吃泡面、卖得好就吃好一点」,如今已经做出一番成绩的他,逐渐能让长辈安心,父母也学会放手,让年轻一辈勇敢去闯。

「陶聚的理念是希望让陶瓷走进生活,用纯粹的真诚、看见生活的样子」,陈祖豪说,一个好的设计,不管是外观或使用都能很长久,这正是陶聚追求的事情。他们不把价格视为唯一目标,而是专注于每件产品的品质,将制陶视为一种工艺,渴望打造更多能丰富生活、环绕于日常之中的美丽器皿,为每个平凡时刻注入温度。

跟不上最新话题、听不懂网路流行语?

小孩子才慢慢爬文搜寻!

聪明人都在订阅【网路温度计Line Notify】

一键就订阅,话题不漏接:https://dvi.pse.is/57yrmg

想要租屋买房吗?快来【房产温度计】

给你完整的房市知识: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

加入网路温度计电子报、脸书粉专、IG官方帐号,追踪最即时火热的网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