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江苏外揽自然风光之秀,内得历史人文之胜,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旅游目的地。9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文旅厅专场。会上,江苏省文旅厅厅长杨志纯围绕“推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作介绍。
“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内在要求。”杨志纯介绍,江苏提出并落实对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规律、对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三个尊重”,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院团激励、人才培育“三项机制”,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苏剧《国鼎魂》、锡剧《烛光在前》等剧目连续获得全国文华大奖。面向全国构建“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品牌体系,创作推出大型美术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特别是创新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被誉为有史以来国内348个戏曲剧种集中交流演出、活态展现的首创之举。
办好“家门口赏好戏”活动,创新“送戏下乡”方式方法,建立省级优秀剧目库,组织省级以上获奖剧目以及广受欢迎的新创剧目下基层演出,推动小剧场建设提质增效,让“文化大餐”更接地气。开展“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利用非遗工坊、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传习场所等,深入开展非遗在社区、进乡村活动,促进优质非遗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博物知旅”和“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等。依托全省361家备案博物馆、26家一级博物馆,展示传播文明、发挥教育功能,去年接待观众超1.12亿人次,保持全国首位。
“江苏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世界非遗项目11项居全国第一。”杨志纯介绍,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累计有22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淮安城市考古、兴化草堰港遗址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成果。
“十四五”以来,江苏发布文旅重点项目285个,创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南京、苏州入选首批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文旅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江苏有文旅资源单体118万余个,其中,自然资源景观占19%,人文资源景观占81%,这是江苏区别于其他省份的最大特色。”杨志纯说。
聚焦江苏“水+文化”鲜明特质,发挥江河湖海资源禀赋优势,展开“两廊两带两区”建设,致力打造运河“美丽中轴”、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最精彩一段、“生态绿+海洋蓝”滨海美丽风光带、“太湖美”“美丽清纯洪泽湖”文旅魅力湖区。江苏现有5A级旅游景区2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家,均居全国第一。利用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黄海湿地、兴化垛田、昆曲、苏绣等“最江苏”文化符号,向世界讲好“水韵江苏”故事。
“江苏正着力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目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涌现出南京幕燕滨江、吴江东太湖、无锡江南古运河、盐城黄海1号公路世遗路线、连云港连岛、宿迁洪泽湖湿地等示范项目。”杨志纯表示,“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既是江苏文旅发展的大布局,也是未来文旅发展的大空间,展现江苏的大江风范、运河风采、名湖风韵、滨海风情。把横贯东西、贯穿南北的“两廊两带两区”作为“金项链”,将散布全省各地的文旅资源“碧玉”串联起来,联动打造靓丽的“江苏名片”。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