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青年立大志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说,清华大学要强化“旗帜”“标杆”意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强化“又红又专”,深化“五育并举”,不断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这段话,让清华大学自动化博士后张元龙印象深刻。
张元龙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的指导下从事科研攻关工作。他告诉记者,传统荧光显微镜只能看到器官局部,难以研究脑皮层神经元网络的联合动态变化,阻碍了肿瘤学、免疫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在长达6年的攻关中,戴琼海团队刷新了活体时空分辨率的新纪录。院士戴琼海的科研精神深深影响了张元龙,“要做就要做原创性的科研难题。”张元龙说。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的熏陶,苏傥君考录为云南选调生,到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担任太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成为黄文秀的“接棒人”。苏傥君说:“我要像一颗种子一样生长、一把梯子一样奉献、一根钉子一样扎根,在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新篇章中积极作为,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许飞提到,在迈向建成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还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学习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此次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
从自身学校特色出发,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涉外法治研究,助力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我们要立足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办学定位,坚持‘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办学特色。”作为“纺织之光”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获得者,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处长赵洪珊认为,未来要以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为驱动,突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发展;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形成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加强与产业行业联动,实现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参加全国教育大会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感触颇深:“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一流大学是排头兵。”他提到,学校将持续以多项举措推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方面变革,协同各方优势力量,先行先试创新顶尖人才培养范式和国之重器打造模式,助力实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教书育人二十载,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首任院长赵东元笃信“课比天大”。连续20年,他面向本科生教授基础课程“普通化学”,把这门课打造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他表示,教育是种子和沃土的邂逅,是教与学的双向奔赴,讲台是传授知识的阵地,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成长的重要舞台,将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国家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人才。
“既感到做人民教师的光荣,又感到做教师的责任重大。”近日,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副校长逄锦聚获得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逄锦聚提到,未来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和所在的学科优势,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兆杰认识到,国家能源转型发展全面加速,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科技和人才需求。宋兆杰认为,应密切关注油气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实际生产需求,精准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避免“闭门造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助力教育科技一体化人才培养,推进深层及非常规油气绿色智能开发。
一代代教育家的追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受益于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徐天怿早早进入科研一线学习。在实验室里,他与老师一同攻关“卡脖子”难题。这让徐天怿深感幸运,也明白肩负的重任。“我们应珍惜机会,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和学校的培养。”徐天怿说。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郭林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为自己选择这个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未来,郭林更加坚定,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好团队,让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同时指导好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