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环中国拼图

(图/中新社)

9月上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花了11天时间,完成了对印尼、巴布亚纽几内亚、东帝汶和新加坡等亚太4国的长途访问。即使教廷和北京之间尚未形成足以让教宗踏入中国大陆的共识基础,但回顾方济各近年来的亚洲行——包括2022年9月访问哈萨克、去年9月访问只有1500多名信友的外蒙古,都可看出:教廷在有意无意之间形塑的一幅教宗足迹「环中国」拼图,已臻于完成。

若教廷和北京日后能实现让教宗进入大陆访问的历史性突破,影响层面将远逾两岸关系层面。大陆当局亦可一举收获来自西方视听和众多天主教国家民意的道德声望积分。

在教宗此访尾声,他再次向大陆喊话,强调自己「非常渴望访问中国」,并称中国一直是他个人的「愿望」。方济各还从历史层面入手,不仅着眼于大陆7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体制,更将中国视为一个「有着千年文化的国家」,并据此认定,「它的对话能力和相互理解的能力,超越了不同的政治体系」。

这些喊话虽然迄未获得大陆的强烈正面回应,但教宗称自己对与中国的对话「感到满意」,也预示着在2018年达成的《中梵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很可能在今年底迎来第三次续签。

8月底,现已95岁高龄的天津教区主教石鸿祯,终于在历经多年跌宕后获得大陆官方的认可与任命。而从教廷观点视之,石鸿祯早在2019年就已接替逝世的前任李思德,开始担任这一职务。在拥有5万多名天主教徒、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双方经多年试炼后,终能在这一深富历史纠葛和教权角力象征性的任命上达成妥协,也难怪教廷视之为「多年来建立对话的积极成果」。

除了双边关系层面,方济各还提到,在化解乌克兰等国际冲突上,教廷与中国的合作「是可以实现的」。今年初,教宗曾向东部战线吃紧的乌克兰政府喊话说,「在事情变得更糟糕之前,不要以谈判为耻」,「必须有勇气进行谈判」。虽然此说随即遭到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反击,但也足见教宗的立场,和北京力劝尽早「政治解决」冲突的态度有不少重合之处。

虽然北京与教廷关系的正常化不易在旦夕间一蹴可几;其中荦荦大者,还涉及罗马天主教会在大陆境内的活动方式、能否在大陆兴办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以及教廷与大陆现有的天主教爱国会之间的日后关系、角色定位等一系列复杂难题。不论北京还是教廷,在此间所琢磨拿捏者,都远超过单纯的外交承认或对台博弈思考。

今年5月,教廷国务卿帕罗林出人意表地表态说,教廷希望「在中国有一种固定性的存在」,「即使起初不以教宗代表或教廷使馆的形式存在」。这也展现了教廷对大陆在尚未能全面建交之前,加深与其接触和互信的某种弹性空间和愿望。然而,与大陆加强接触的中国政策带有强烈的方济各个人色彩,也因此时间窗口并非无垠无涯。双方的关系究竟要推进到哪一步,既考验是否愿实现世纪性和解的历史担当,亦取决于何时需要收获最大镁光灯效应的政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