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0亿英镑!大英博物馆又获1700件中国瓷器,为何不捐给中国?

大英博物馆内藏品

【前言】

“10亿英镑!”

“1700件中国瓷器!”

“大维德基金会捐赠!”

——这些关键词最近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营销号们更是火力全开,什么“国宝流失”、“文化悲歌”之类的字眼满天飞。

键盘侠们也纷纷上线,在评论区里挥斥方遒,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大英博物馆

当然,也有人对此事不以为然,觉得文物在哪儿都一样,只要能被好好保存下来就行。

他们认为,大英博物馆好歹也是世界级的博物馆,人家在文物保存和研究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这些瓷器放在那儿,至少不用担心风吹日晒雨淋的。

但这捐赠事件,恰恰戳中了国人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文物归属权。

斗彩鸡缸杯

尤其是在大英博物馆自身都泥菩萨过河的情况下,这捐赠的举动,更像是一种挑衅,一种对我们文化遗产的“二次伤害”。

那么,大英博物馆收到中国瓷器又是怎么回事呢?

【国宝回来了!】

大维德基金会把珍藏的1700件中国文物,其中包括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等名贵瓷器,全部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这批瓷器价值约1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近百亿。

图源网络

这些中国文物数量巨大,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它们现在成了大英博物馆永久的收藏。

虽然“大维德基金会”这名字可能不太为人熟知,但它的创办人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在国内文物收藏圈可是个响亮的名字。

这位英国贵族对中国文化,特别是瓷器,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

大维德基金会

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收集了大量的中国珍品文物,尤其是品相上乘的陶瓷器。

1952年创办的大维德基金会的藏品,可以说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

都知道,汝窑瓷器非常珍贵,全世界估计只有九十件左右,而大维德基金会就收藏了十二件,这些瓷器保存完好,样式也很特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廷怀汝窑展

大维德基金会把这些宝贝捐给大英博物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官方的说法是因为基金会遇到了经营困难,无力继续维持这些藏品的保管和维护。

这么说好像有点牵强。

毕竟,如果仅仅是经营困难,完全可以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比如与中国的博物馆合作,或者将部分藏品拍卖,以筹集资金。

或许,大维德爵士本人对中国文化有着真挚的热爱,希望这些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

他可能想借此机会推广中国文化。

但无论如何,这批文物的最终归宿,仍然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不过,这次的捐赠之所以引起国人这样的关注,并不只是因为没和中国合作,还因为大英博物馆这个“特殊”的建筑。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积累,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过2.3万件,长期公开展出的也有2000件。

这些文物跨越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类别。

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头工具,到仰韶文化的彩绘陶器,再到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玉器、唐宋的瓷器和元明清的书画,中国的古代艺术真是精彩纷呈。

这些文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价值连城,其中不乏稀世珍宝,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在这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物中,有三件被誉为大英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文物

《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传世名作,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之作。

敦煌壁画的色彩和图案精美绝伦,是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元代至正十一年烧制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也就是著名的“大维德花瓶”,被西方专家誉为瓷器中的顶级之作,是研究元代青花瓷的重要参考,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都极高。

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然而,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文物,其来源却并非一清二白。

很多文物来自历史动荡时期,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其中不乏非法掠夺和盗取。

它们究竟应该属于谁?

应该放在哪里?

这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明确的答案。

长期以来,大英博物馆一直以“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自居,标榜自己对世界各地的文物进行保护和研究,并为公众提供欣赏和学习的机会。

但是,大英博物馆丢东西的事儿闹得挺大,人们也开始怀疑它到底能不能好好保管文物了。

就在去年8月,大英博物馆爆出了建馆以来最大的藏品失窃丑闻,约2000件藏品不翼而飞,甚至连英国的《泰晤士报》都用“国家耻辱”来形容这场风波。

博物馆馆长和副馆长为此引咎辞职了。

大英博物馆失窃事件

大英博物馆这次事件,严重损害了它的声誉,也让全世界开始质疑它的文物管理水平。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失窃的文物至今仍未全部追回,追回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国际艺术品追回公司的老总表示,把这些被盗文物找回来可能要耗费几十年,因为牵扯到很多复杂的法律程序和鉴定难题。

一些人认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很多文物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其“文物保管人”的角色本身就存在争议。

所以,这些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应该回归祖国。

并不是只有我们的国人想要让这些文物回来,其他国家的人也是这样呼吁的。

【文物能回归?】

大英博物馆丢东西和维德基金会捐赠的事儿,让全世界都开始认真思考文物怎么才能不被弄丢。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文物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国家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最好让它们回到原产地,交给最熟悉它们的人。

中国、希腊、埃及、尼日利亚等国纷纷要求大英博物馆返还文物。

这股“文物回归潮”的兴起,并非偶然。

希腊一直希望大英博物馆能把帕特农神庙的雕像送回来。

特农神庙的雕像

这些象征着希腊文化的雕塑,后来被英国的埃尔金伯爵带到了英国,那是在19世纪初的事了。

希腊政府一直认为这些雕塑是被非法掠夺的,应该归还给希腊。

尼日利亚不断争取把贝宁青铜器送回国。

这些珍贵的尼日利亚青铜器,原本属于古代文明,后来却被英国士兵抢走了。

尼日利亚政府一直努力找回这些文物,因为它们对尼日利亚文化非常重要。

可见,越来越多国际人士开始支持这些国家的愿望。

贝宁青铜器

文物回归是大势所趋,也是对文化遗产应有的尊重。

因此,有人认为,大维德基金会的捐赠行为,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又一次掠夺。

他们认为,这些文物本就属于中国,大维德基金会无权将其捐赠给任何机构,更不用说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过殖民侵略的国家。

一些人觉得大维德基金会捐赠,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欣赏。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他们认为,大维德爵士本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希望通过将这些文物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不管大维德基金会怎么捐赠,这些文物是中国的,也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整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因为,文物承载着历史,也传递着文化。

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精神价值。

每件文物都是一段往事,一段历史的见证。

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就像一个个失散的游子,它们渴望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它们本应该属于的地方。

【结语】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追回流失海外的文物。

不少流落在外的文物,这些年已经陆续回到了国内。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大维德花瓶

例如,2015年,法国皮诺家族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捐赠给中国;

2024年8月,瑞士向中国返还了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这些成果表明,中国追索流失文物的努力正在逐步取得成效。

政府和民间都在努力找回流失的文物。

例如,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热播,反映了中国民众对文物回归的强烈愿望,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逃出大英博物馆

这表明,中国追索文物已经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

但文物回归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不少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现在还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珍藏着。

文物回家,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国。

到那时,它们将不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它们将重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逃出大英博物馆展示的文物

我们也呼吁大英博物馆,正视历史,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

积极配合中国政府的文物回归工作,让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到它们的家园。

文物回归,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全世界的事情。

它关乎着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并积极配合文物回归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