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永昌堂暨浯阳小学校」修复启动 传承文化再现浯东风华

斥资新台币6224万元预算进行修复的金门县定古迹「永昌堂暨浯阳小学校」,今日上午由县长陈福海(右一)亲自主持开工仪式。(于家麒摄)

自明宣德年间兴建至今已近600年历史的阳翟「永昌堂」,经过无数次的修葺,将闽式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巧妙融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代表。(于家麒摄)

金门县定古迹「永昌堂」是一栋侨汇建筑最盛期之洋楼建筑代表,结合南洋风格之装饰,构法、石作砖造、拼花。(于家麒摄)

「浯阳小学校」则于1936年完工,长期作为当地教育和社区活动的中心。(于家麒摄)

金门县政府未来将继续支持文化资产的保护与修复,并争取更多资源投入,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宜居、宜商、宜游的金门岛屿。(于家麒摄)

斥资6224万元预算修复的金门县定古迹「永昌堂暨浯阳小学校」,今(7日)上午由县长陈福海亲自主持开工仪式。他表示,这项修复工程不仅是一座古迹的重生,更是金门文化传承重大的一步,也希望借此能够引领更多公共工程导入永续发展目标,为未来的文化保存与环境保护树立典范。

位于金门县金沙镇阳翟的「永昌堂」自明宣德年间(西元1435年)兴建,至今已历经近600年的风雨,经过无数次的修葺,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尼侨商陈仲厚先生于1935年完成的重建,将闽式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巧妙融合,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代表。「浯阳小学校」则于1936年完工,长期作为当地教育和社区活动的中心。这些古迹承载了金门人深厚的文化与情感,见证了族群的兴衰与历史变迁,整体保存具相当之再利用价值,由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与金门县政府共投入新台币6224万元的预算进行修复,工期为540日历天,预计将在未来一年半内完成。

县长陈福海表示,这项修复工程得以顺利启动需感谢多方力量的支持,尤其来自台南的「人间国宝」陈启村,为此特别设计了名为「古迹印象」的糕点,将古迹的文化记忆与传统糕点相结合,让与会者在品尝糕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而修复团队黄毅诚建筑师事务所,为本案提供了精细且符合古迹原貌的设计方案。来自金门的「人间国宝」李清海匠师及其团队,则将以其精湛的手艺,负责修复过程中的细致工序,确保古迹的完整性与历史风貌的重现。

陈福海强调,「永昌堂与浯阳小学校」不仅是金门历史的象征,更是文化记忆的重要承载体,还将成为金门文化未来的重要支柱;未来这些古迹修复完成后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让他们感受金门的历史魅力与文化厚度。

金门县文化局指出,「永昌堂与浯阳小学校」在修复过程中,将坚持堪用旧料重新再用的原则,尽量保留原有建筑材料,并使用金门在地材料,力求在恢复古迹原貌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回应了现代环保的需求。

为提升该案的教育价值,文化局也将首次在洋楼内设立专门的教育区,并透过文化巡礼的安排,让参与的民众得以深入了解洋楼的历史背景及开工典礼的意义。未来也计划在修复过程中举办至少两场专业教育训练,让更多民众可以深入认识洋楼的建筑工艺与技术细节。另为了让民众更直观地了解修复工作的成果,也要求承包商以3D扫描技术记录修复前后的影像,这些资料将作为完整的文资教材,用于后续的教育推广。

县府强调,未来将继续支持文化资产的保护与修复,并争取更多资源投入,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宜居、宜商、宜游的金门岛屿。此次修复工程,不仅是对古迹的重建,更象征着金门未来发展的坚定步伐,展现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