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的数据,不算太乐观:老百姓好像真的不敢花钱了。
文 | 李川
五一假期结束了,文旅数据也陆续公布了。
此前,我信心满满,猜测今年旅游、消费数据,会大幅超过往年,成为史上最热的一次五一。
现在看,整体的数据是挺漂亮的。但距离我的心理预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远没到乐观的时候。
尤其是,许多数据,整体看很高大上,很漂亮,但是真要掰开了想一想,可能就挺纠结,困惑得了。
举2个例子。
第一个。
宏观上,公布的数据说:今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2.95亿人次,比去年增长了7.6%,比2019年,则是增长了28.2%。
客观地说,这个数据挺漂亮了。
我们家也贡献了一点,算是这2.95亿人次中的一份子。我们开高速回了老家,去了当地几个小旅游景点玩了一趟。整个五一,路费、住宿费、餐饮费,大约花了3000块钱。
从我身边看,绝大多数朋友五一都出门了。远的到北京、甘肃、海南、日本、香港,近的是在城市郊区找个野地搭帐篷了。
所以,比2019年增长28.2%,是非常不错的。最起码说明一点,经过2020—2022这三年的压抑,现在需求恢复过来了。
看到一个有趣的解释。说现在旅游如此火爆,那是因为情况变了。
新生的90后、00后想通了,不买房了,不结婚了,不生娃了。
以前活在车贷、房贷、下一代“三贷”之中,要养娃,要还贷,压力巨大,战战兢兢,一刻也不敢花钱。
现在好了,跳出三贷之外,除掉一点房租,可以吃海底捞,吃日料,换手机,自驾游,买化妆品,听演唱会,到泰国新马泰旅游。虽然每个月花得精光,但幸福指数却大幅提高了。
主打的就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二个。
看另一个数据,我又有点疑惑。
也是权威公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2.7,比2019年增长了13.5。客单价是566元,比去年增长4.7,但是只有2019年同期的88.5%。
这个数据有点绕得,我不太懂数据分析之类的,也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这里说说我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从这个数据中,我得出的判断是:今年五一,旅游的人更多了,总体花钱也比往年多了,但是每个人平均算下来,虽然比去年有点增长,但是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9成。
更形象一点说:2019年,每个人旅游花100块,今年则是花了88块。
这是为啥?挺耐人琢磨的。
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旅游的人多了,中低收入群体也加入旅游大军了,他们花钱少,所以带动平均数据下来了。
这很好理解。
原来100个有钱人人旅游,每个人花10块钱,那就是1000块,人均10块。
现在是200个人旅游,其中100个有钱人还是花10块,另外100个穷人人花5块,总收入是1500块,人均只有7.5块了。
第二原因、大家都穷了,都不敢花钱了,消费降级了。
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最近一两年,舆论热议下面的问题:
想起来一件事,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看得我五味杂陈。
从我的个体感受来说,最近一两年,身边一二十个人的样本看,包括我自己,收入没有增长。
如果要算上通货膨胀、物价的情况,那其实还是在下降。
那为什么人均还在增长?可能是个别人、个别群体的收入涨了不少,然后一平均下来,整体就增长了。
就像我和马云、雷军站在一起,我收入减少了100块,马云雷军多赚了1万块,那平均下来,我三个人还是都涨了3千多嘛。
身在底层,只要收入有点风吹草动,那会立即在消费端显现出来的。没钱了 ,怎么花?
还是拿我自己来说。
往年收入情况不错,出门打车、住酒店还是舍得花钱的。但今年五一,我本来想去市区玩一下,住一晚。
结果一查酒店,平时卖400块,现在翻了一倍到800块,我就忍住了掏钱的冲动。其他买手机、衣服之类也是一样。
放在以前,一个五一,我们一家可能要花到4000左右,今年只有3000出头了。收入不乐观,自然消费习惯也要变。
2022年彻底放开的时候,许多人(包括我),都认为会迎来报复性的消费。
压抑了3年的需求会集中爆发,因为在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之下,经济消费会很快恢复,甚至超额增长。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或者更准确一点说,并没有在所有领域里出现。
最近两年,就业市场、消费上的情况,多少有点低迷。也由此可见,那三年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人类社会太复杂了,并不是靠理性、计划就可以畅通无阻的。
许多事情,错过就是错过了,弥补不了。彻底放开已经一年半了,其实我们还是在恢复的轨道上,还没有算是彻底复苏。
最后想说一点,看文旅方面的宏观数据,总体都非常好看。不过,准确性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我所知,现在有些地方统计文旅的数据,方法还比较粗糙,甚至在政绩、考核冲动下,存在夸大、虚报的情况。一般都要挤一挤,去掉点水分,结合其他行业的数据综合判断。
对未来的发展,我是坚定长期看好的。
但这是长期看好,对当下而言,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强有力的措施,更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