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绩差风险股遭精准出清
新“国九条”下,退市力度加码,绩差风险公司面临被精准出清的命运。
截至6月6日收盘,沪深两市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且有20多家风险警示股股价多日低于1元,面临交易类退市风险。从已有面值退市公司来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或合规风险,或者多重风险交织,有的已经触及了其他强制退市情形。
对于近期被实施ST的部分上市公司股票是否都会被强制退市?6月6日晚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回应称,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撤销。2023年全年退市47家,退市新规设置了一定过渡期,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
“新规促进市场有效识别和出清绩差风险公司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加速清退绩差风险公司,推动上市公司结构持续优化。”有业内人士称,对退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立体化追责和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也在同步跟进,严防上市公司“一退了之”。
绩差风险股遭精准打击
新“国九条”提出,要加大退市监管力度,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2024年4月发布实施的退市新规,完善了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和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
在此背景之下,多数股票尤其是ST类股票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根据Wind数据,退市新规落地后首个的5月6日至6月6日,共有24个交易日,就有7只股票连续24个交易日跌停。
这7只股票分别为*ST中润、ST富通、*ST超华、ST长康、ST爱康、*ST美吉、ST阳光。同期,ST百利、ST新纶、ST亿利3只股票有23个交易日跌停,还有*ST龙津、ST东时等7只股票跌停天数超过20天。
也正是在这轮大跌中,有不少股票的股价跌至1元以下,甚至触及“1元退市”或面临这一风险。
比如,正源股份因在4月30日至5月30日期间,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收到交易所下发的拟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这将成为年内首家被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ST保力、*ST美尚等股票也因为触及面值退市,收到股票终止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另外,*ST高升股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锁定1元退市。
当然,除了面值退市之外,还有一些公司因为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等。据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面值退市22家。
这些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风险、合规风险,有的触及多重退市情形。比如,*ST美盛长期存在大额资金占用,2022年度、2023年度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连续四年亏损,2023年年报披露前已触及交易类退市。
正源股份虽未被实施风险警示,但已连续2年大额亏损,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下滑,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该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仅0.68亿元,同比减少80.11%。
对此,有机构人士认为,退市新规不是无差别地打击所有上市公司,而是针对那些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经营不善、无法持续经营的公司进行退市处理。同时,退市新规的实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给予了上市公司足够的整改时间和机会,避免了因一刀切而导致的市场过度波动。
ST类股票数量与往年基本持平
近期,多数ST类公司股价遭遇重挫且面临退市风险的情况下,有市场人士提出,最近部分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这些公司是否都会被强制退市?
对此,6月6日晚间,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回应称,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被实施ST或*ST;其中,ST公司44家、*ST公司55家。与往年相比,沪深两市2021年至2023年同期新增此类公司117家、78家、81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变化不大。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ST板块共有169家上市公司,其中,ST公司85家、*ST公司84家。整体ST公司数量略少于2021年(202家)、2022年(184家),略多于2023年(164家)同期。
根据市场规则,每年4月30日年报披露结束后,问题公司的股票会因各种原因被实施ST或*ST,包括财务数据不达标、大额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按照4月底新修订的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今年的主要变化是,为严惩造假行为,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但未达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将被实施ST,目前已有7家。
“被实施风险警示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股票退市,如果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实质改善业绩,或者完成违规事项整改,相关风险情形消除后,则可申请撤销相应风险警示。部分公司因风险重重,积重难返,在被实施ST后,市场对其风险情况予以关注和定价,可能导致股价下跌,进而触及交易类退市,也是属于正常的风险出清,不必过于恐慌。”上述机构人士称。
证监会上市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退市监管的原则是“应退尽退”,没有也不应该预设数量。根据退市新规发布时的测算,沪深两市2025年适用组合财务指标触及退市的公司家数预计在30家左右;明年可能触及该指标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约100家,这些公司还有超过一年半时间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2025年底仍然未达标准,才会退市。
退市后仍将被立体追责索赔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规避退市的同时,新“国九条”也提出,要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对重大违法退市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要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
“上市公司退市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对于退市前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仍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郭瑞明说,证监会高度重视涉及退市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坚持对相关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对退市过程中的市场操纵、财务造假等行为依法严惩,并多渠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郭瑞明同时称,今年已依法将17家涉嫌犯罪的退市公司及责任人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续司法机关将根据查办进展依法公布案情。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2023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长19%;作出行政处罚539件,同比增长40%,处罚责任主体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场禁入103人,同比增长47%;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
在赔偿救济方面,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产生损失的,可以依法通过诉讼等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一财经记者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近期已通过支持诉讼、代位诉讼等方式,起诉多家存在违法违规的退市公司和风险警示公司,2家已获一审法院胜诉判决,5家已获法院受理。